让人捏把汗,可不只是过山车那几秒钟的失重感。最近小米这档子事儿,真是让人从德上高速一路揪心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大门口。
想想看,盛夏六月,柏油路晒得快要融化,一辆小米SU7开着NOA,驾驶员估计正哼着小曲儿,憧憬着智能驾驶带来的美好未来呢。突然,砰!火光冲天!德上高速那起事故,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后背发凉。三个鲜活的生命,就因为这所谓的“智能驾驶”瞬间消逝。事后调查说是纯视觉方案惹的祸,静态障碍物识别不行,毫米波雷达预警也慢半拍,就像一个近视眼还反应迟钝的门卫,压根儿拦不住灾祸。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你看,就像拳击台上,本来以为能靠速度躲过对手重拳,结果被一记慢动作的摆拳KO,连裁判都懵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还不是个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一纸召回令,11万多辆小米SU7要回炉重造。好家伙,这数量,都能组个加强连了。召回原因?跟德上高速那起事故差不多,都是这智能驾驶系统在极端情况下掉链子。官方说法是通过OTA升级解决问题,但你品,你细品,这OTA升级,三个月就搞定了?传统车企,哪个不是吭哧吭哧搞个一年半载的?这速度,就像微波炉热菜,转两圈就端上桌,味道怎么样,心里真没底。这就好比一个厨师,菜谱还没背熟就敢上灶,食客能不捏把汗吗?关键是,这“菜”可不是闹着玩的,吃出问题了是要命的。
更扎心的是,小米这纯视觉方案,成本是低,但可靠性堪忧。暴雨天失效率高达37%,简直比我的股票走势还刺激。说好的智能驾驶,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就像一个平时吹得天花乱坠的投资顾问,一到股市暴跌就人间蒸发,留下你独自凌乱。而行业里其他玩家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个都把L2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驾”,说得好像能彻底解放双手双脚一样。数据显示,43%的车主都误以为L2能“脱手驾驶”,这简直是拿生命开玩笑!就好比一个新手司机,教练刚教了几天就敢上高速,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啊,这智能驾驶,到底是未来出行,还是未来惊魂?OTA能修补软件漏洞,却弥补不了信任的裂痕。当“智能”变成了“惊险”,当“科技”变成了“恐慌”,再炫酷的黑科技也失去了意义。汽车不是手机,安全不能靠“在线打补丁”,更不能用用户的生命去测试。就像一个医生,不能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就算实验成功了,病人也没了。
说到底,智能驾驶的进步,不该用事故和教训来铺路。别让“让人捏把汗”成为智能驾驶的标签,也别让用户的生命成为技术进步的代价。未来,我们期待的是真正的智能、安全的出行,而不是提心吊胆的冒险。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我们追求的不是跑得最快,而是跑得最稳、最远。那么问题来了,在追求速度与安全的平衡中,车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又该如何各司其职,共同守护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