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门道可多了。
有的人师父带徒弟手把手教,有的人信奉“自己摸索才靠谱”,还有点哥们姐们,开多年车却不知自己手底下的那些“无心动作”居然是在慢慢毁坏自家座驾——没错,说的就是那种“日常习惯毁车”现象!
开的一样是车,发的也是同款油,有的人车越开越顺溜,“老伙计”十年如一日杠杠的;但也有人,三两年不到大修随叫随到,修车师傅见了直咂舌,哪来的奇葩坏法?
你是不是也在怀疑,难道咱天生就是“毁车体质”?
还是说自己的驾驶小动作早已暗藏杀机?
既然来了,咱就支起板凳,挨个数数那些不知不觉毁掉座驾的小习惯,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捣的鬼。
说起毁车的事儿啊,发动机首当其冲。
有些朋友一脚油下去,声音飙起来,心里美滋滋,以为动力飞升、秒杀一切。
其实你问问老司机,他们八成要拍你脑袋,“发动机哪经得起你这么祸祸?”
啥叫低档高速?就是档位没加上,人还憋着跑快,一脚猛踩油门瞎冲。
出租车司机有时候愿意这么干,因为业务忙着赶路,可忘了这发动机是不是生来就是“给你榨干用”的?
车子“哆嗦哆嗦”,你听着还怪好玩,是不是?
其实机盖底下早就憋疯了,润滑油温度直升,零件磨损加剧,以后毛病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反过来,高档低速又是啥操作?
说白了就是拿自行车速度开宾利,档位老高,人还慢吞吞晃悠。
发动机空转,效率低下,早晚闹毛病。
油耗蹭蹭往上涨,钱包跟着一起遭殃。
开高速路还不满足,非得让转速表飙到红区?
警察叔叔可能会拦你,但更可怕的是,车子的零件真撑不了几回。
限速、限转速,不是闹着玩儿,是汽车工程师用生命在告诉你:别祸害车。
还有那“降档超车”“加减档协同”,说到这里真得吐槽一下现在的驾校,理论满分,实际一套一套的,却偏偏不教点实用干货。
师傅们自己都懵,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讲到离合器这事,左脚故事最多。
半离合,说出来就像是花样作死。
高手都能半小时就把一副离合片玩废了。
大城市路堵,左脚趴在离合器上面不肯下来,好像随时准备起飞,实际上呢,一脚半踩,离合片摩擦加剧,这小动作毁车效果杠杠。
养成习惯真不好改,放脚那一瞬间都觉得不安全。
但只要慢慢来,偶尔提醒自己,离合该用就用,歇着就歇着。
这不是小毛病,而是大灾难。
长期下来,修理厂见了你都头疼。
说到减震器、弹簧、悬挂这些家伙,很多小伙伴还真心没在意。
有些人遇到马路牙子,玩命往上冲,好像越过障碍就能解锁新地图似的。
其实减震器弹簧咬着牙硬撑,说不定哪天就弹簧开花。
特别是过沟过坎的时候,是不是减速?
要是一个轮子爬过去,剩下的在原地傻站着,减震器那边可要闹革命了。
损伤看不出来,你以为没事,几年后悬挂系统跟你大招告别,修起来费用比你想的还高。
超载就当娱乐项目?那是分分钟玩坏底盘的节奏。
再来瞄准一下组合开关。
喜欢晃大灯,手不停地“铁人三项”,一开一关,好像在考验你的手速。
殊不知,这开关里边脆弱着呢。
“触点烧毁”,不是吓唬你,电流一下子哗啦啦冲过去,在半接合和半分开的状态下,直接给你来个“电火花”。
这玩意烧起来,修理工都头疼,不如早点放下手中的执念。
晃大灯当然可以,记住点到为止,别拿车上小零件练铁砂掌。
北方人过冬那更是一门学问。
玻璃水泵和雨刷都是“冰雪勇士”,但你要是真的傻愣愣地冻成冰了还拼命喷水和刷窗,结果可就不是简单地结冰。
水泵憋坏不说,雨刷片干磨玻璃,碎屑直接上线。
去年有个哥们,回家过年一路从江苏杀到山东,玻璃水完全冻成冰,哗啦啦全靠矿泉水人工浇。
这样干,顶多是不得已而为之,记住千万别硬来。
冻上了就等着,车辆走几步热起来再恢复,也算是个自救小妙招。
至于变速箱,老话讲“手动档想要祸害还真不容易”。
最常见的就是离合器没踩到底就开始变档,生车运用得多,时间短了没啥反应,积攒久了变速箱偷偷给你颜色看看。
自动档车就别太任性,没停稳就急着进P档,几次下来,变速箱怒而罢工,不是谁都能轻松修回来。
有些错误不是一两次能弄坏,关键还在于积少成多。
轮胎的话,说句扎心。
侧面“最薄弱”的位置,偏偏就喜欢拿去蹭马路牙子。
几下没事,赶上碎石就能扎得你欲哭无泪。
气压这事得看天,偏高偏低都不是省油的灯,毁胎效率贼快。
本人有次夜里开312国道,碎石遍地,一夜三胎全废。
这疏忽,隔天想起来都得抽自己两巴掌。
夜路当真不是闹着玩,还是仔细点儿。
玻璃升降器,这家伙看似是小事,其实有点烦人。
电动的降到底了你还死死不松手,电机跟机械部分死磕,看谁先认怂。
好车难坏,普通车却脆弱得要命。
真要是外地坏了升不上来,刮风下雨、陌生人路过,安全感瞬间归零。
还得朋友帮着停车贴贴,防盗第一位。
你说一句“这玩意简单”,其实谁遭了谁知道。
刹车一般都能用得住,拉手刹跑顶多把刹车片磨薄了。
不过还是有窍门的,下坡别单靠刹车,降低档才是硬道理。
空档下坡,真就是在跟安全玩命。
下山时更得留点心眼儿,万一出岔子,可没人替你兜底。
安全这东西,越小心越靠谱。
方向助力和转向泵也是脾气挺大的家伙。
打方向盘到头还不给回一点儿,助力泵那叫一个郁闷,咬牙切齿撑着。
几下就能让整个系统罢工。
你说是不是“操作猛如虎,结果猪一样”?
省点力气,不仅自己轻松,车子也能和你多玩几年。
还有后窗的加热丝,看着是高级功能,用法却得细细琢磨。
一会开一会关,热量传递得慢慢的。
玻璃杯倒开水那种“噗嗤”炸裂,你想体验一把的话几次就够了。
可是钱包遭殃,谁能替你买单?
爱惜点,你那玻璃窗户可没那么坚强。
回头看看这些“毁车习惯”,大多是日常小动作。
不是聪明才智,而是粗心和“无所谓”。
反过来,任何一次小心,都可能让你的车多陪你几年少修几次。
一辆车,就是你的第二张脸,何必让它变成修理厂的常客?
说掉毛的狗不可怕,怕的是主子根本不在意。
车也是一回事,别只图一时方便。
省下来的修理钱,还不如拿去加油、吃饭、请朋友喝茶。
每一条失误都是一块钱的积累,几年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其实,养车养得好的人,讲究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态度。
怎的啦,非得闹到修理工都认识你才叫好车主?
一点一滴都积攒出来的靠谱,才是“老司机”的真正标签。
你是不是也犯过类似错误?
摸摸头,想一想,上次车子咔咔响,是不是自己的老习惯又作祟了?
别等到车彻底瘫痪再后悔,“原来是我毁了自己家伙”。
认真一点点,改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动作,车也会用真心陪你走更远的路。
等攒下了维修费,带着家人、朋友去兜风旅游,比起频繁进厂,不知道幸福了多少倍。
珍爱你的座驾,从每个小习惯做起。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哪条习惯其实是“隐形杀手”?
或者你有独家秘笈,欢迎评论区支招,让更多人免受毁车困扰。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