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车内提示音,青岛巴士“小微创新”维修班巧解噪音难题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1日讯 有这么一群人,在每天凌晨5点钟,他们准时出现在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四分公司维修区域的地沟之下,用扳手敲击底盘的声音打破寂静,“小微创新”维修班组成员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修理工王军躬身车底,细致排查底盘管路,尹君拿着手持万用表,专注测量每一段线路电压,班组长褚剑波对照维修清单,逐一核对零件。

优化车内提示音,青岛巴士“小微创新”维修班巧解噪音难题-有驾

作为公交车的专职“医生”,这个平均年龄在45岁,共4人的维修班组,肩负着12辆公交车早高峰前的检修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但他们从未有丝毫懈怠。“我们必须赶在第一班车发出前完成全部检查,这是对乘客安全最基本的负责。”褚剑波语气坚定。日复一日,他们用双手筑牢城市公共交通的“第一道防线”。

今年年初,为提升乘客出行体验,230路公交车实现了车辆更新。新车外形小巧、行驶平稳,投入运营后广受市民好评,同时,也收到了一些乘客关于车厢优化的反馈。“能不能将车门提示音的音量降低一些?”喜欢坐在车门处的一位乘客表示,新车在开门前发出的提示音较响。尽管不影响行车,却影响了部分乘客的乘车体验。于是,褚剑波和班组成员下定决心,要帮乘客解决这个“小困扰”。

优化车内提示音,青岛巴士“小微创新”维修班巧解噪音难题-有驾

提示音问题看似不大,却涉及车辆电路系统的精细调整。凭借三十年的维修经验,褚剑波带领班组成员们最终找到了提示音的大小跟驱动它的电流强弱直接相关。于是,他们迅速展开研讨,与公司技术信息部专业人员沟通后,最终确定了“电阻限流”的改造思路,通过将电阻串联在提示音装置的电路上,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从而降低音量。

确定方案只是第一步,如何精准“控音”才是真正的挑战。在组装过程中,班组成员对不同阻值的电阻进行了反复测试,反复对比音效变化,记录数据,调试安装位置。“我们不仅要降音量,还要保清晰度,不能让它失去提示功能。”尹君一边操作一边解释。经多次试验,4个100欧姆的电阻串联被证实效果最佳。为进一步改善音质,达到降“量”不降“音”的效果,“我在电阻旁边还安装了一个电容器,这是控制声音饱和度的关键。”褚剑波手指向提示装置说道。

优化车内提示音,青岛巴士“小微创新”维修班巧解噪音难题-有驾

改造完成后,实测分贝值由原先的75降至65。降低后的提示音,既能清晰地传达开门提示信息,又不会对乘客造成干扰。经常乘坐230路的乘客高兴地表示:“以前提示音较响,现在柔和多了,咱公交服务真是越来越贴心、越来越细致了!”

优化车内提示音,青岛巴士“小微创新”维修班巧解噪音难题-有驾

从车辆安全到乘坐体验,从“听得到”到“听得舒适”,230路提示音改造虽是一次小改动,却体现了“诚载美好”的真正内涵。李沧巴士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像提示音改造这样的“小切口”创新,正是公司持续推动服务精细化、人性化的体现。未来,公司将继续关注车辆运营中的各类问题,积极收集乘客反馈,并激励职工提出更多改善建议,围绕“乘车舒适度、出行便捷度”,开展技术微创新,让公交出行成为更温暖、更贴心的体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王笑菲)

(作者:周建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