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三年,新造车阵营里有谁最接近奇迹,那无疑是理想。
2022年推出L系列,增程技术让它精准击中家庭用户,“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了流量密码。
三年450%的高增长,让理想不仅销量登顶,还罕见地实现盈利,市值一度逼近巅峰。
可就在2025年,人们发现这台“增长发动机”开始打滑。
1—8月累计交付26.3万辆,同比下滑8%;8月销量更跌至2.8万辆,直接从销量榜前五跌落。这是理想自诞生以来最刺眼的一份成绩单。
理想不是没钱。它连续11个季度盈利,账面现金超过千亿,但市场和用户看重的不是利润,而是势能。理想的问题不在于还能不能活,而是还能不能继续领跑。
01
理想L9,曾经是理想的“利润奶牛”。
42万—46万元的价格,配上豪华配置,让它在2022—2023年连续多月销量破万。很
多车主坦言:“这个价位,买不到更好的车了。”
但随着华为问界M9上市,这句话成了过去式。
M9起售价46.98万元,搭载ADS 4.0辅助驾驶,华为的品牌背书让它迅速俘获高端用户。
2024年,M9销量15.8万辆,甚至超过宝马X5,成为中国50万元以上市场冠军。
对比之下,理想L9全年销量只有8.58万辆,进入2025年,月均销量更是跌破5000辆。
哪怕理想频繁改款,换芯片、加大屏幕、增加按摩点位也没能阻止下滑。
理想L9一开始打的,是“家庭旗舰”的旗号。
宽大的空间、舒适的配置,让它迅速赢得了奶爸们的心,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这种定位逐渐成了局限。家庭用车固然重要,可在更广阔的高端市场里,商务属性同样关键。
偏偏理想在这方面显得薄弱。
消费者的心智也在悄然迁移。
三年前,买理想是一种潮流,一种尝鲜;如今,理性务实的考量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比较配置、价格和品牌价值。
消费者话就很扎心:“以前开L9的,有老板、有年轻人、有家庭,现在基本都被吸走了,留下的多是奶爸。”
02
30万级SUV市场,曾是理想最稳的根据地。
L7上市时,凭借超长续航、通铺大床、魔毯空气悬架,几乎横扫同级。
但2023年问界M7改款,直接把价格拉低7万元,同时配置对标理想,理想被迫卷入价格战。
2024年,理想推出L6,起价24.98万元,当年卖出19.2万辆,月均2.4万辆,算是守住了阵地。
可好景不长,蔚来推出乐道L90:支持换电,起价26.58万元,BaaS方案下甚至能低至17.98万元。配置更丰富,还有零重力座椅。
对比下来,理想L6反而显得“寒酸”,没空悬,没零重力座椅,屏幕配置也落后。长三角市场,乐道L90一出,L6的进店量直接腰斩。
问题的关键,其实是理想的优势不再稀缺。
如今,同质化的速度快得惊人,半年时间,理想的差异化配置就被各家复制成了标配。
在这样的环境里,用户的忠诚度自然下降。
消费者不再觉得“买理想=买独一无二”,而是开始精打细算:谁的价格更低、配置更多,就去看谁。
理想原本凭体验取胜的打法,被硬生生拉进了价格战的泥潭。
更尴尬的是,理想并不擅长玩这种“血拼模式”。
对手敢一刀切掉七八万,理想却要顾及毛利率和品牌形象。
结果就是想守住利润,销量被蚕食;若要跟进降价,又怕失去高端调性。
进退之间,理想显得有些失了锋芒。
03
理想的品牌锚点很清晰,就是“移动的家”。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把家庭用户牢牢抓住。
但问题是,这个标签在高端市场成了枷锁。
在家庭用户那里,这是优势,但在商务人士、年轻潮人那里,这是劣势。
一个做生意的人,不会开着“奶爸车”去谈大单;一个年轻人,也不会因为“大沙发”而买单。
这让理想在品牌溢价上始终难以突破。它牢牢抓住了家庭,却也困在了家庭。
为了冲击更高端,理想在2024年推出MEGA,定价55.98万元。
前卫的设计一度成为话题,但更多人吐槽它像“棺材车”。
首周销量仅1100辆,远低于预期。
另一边,理想i8在2025年登场,定位30万级纯电六座SUV。结果市场反应平平,没有掀起热潮。
归根结底,理想真正的短板在产品节奏。
靠着L系列,它打出过一个漂亮的组合拳,但后续乏力的问题已经显现。
频繁的小改款,增加一些屏幕、按摩点位,并不能改变用户对产品的整体认知,这些“微创新”顶多延缓疲态,却救不了根本。
新车型的表现更让人担忧。
MEGA想要走前卫高端路线,却因为设计过于激进,被不少人调侃成“棺材车”,一开始就劝退了大部分主流消费者;
i8则反过来,定位安全、设计保守,结果在拥挤的30万级市场里毫无亮点,很难挑动用户的购买欲望。
换句话说,理想在L系列之后,再没有推出一款能真正点燃市场的“爆款”。
而在竞争白热化的新势力赛道,没有爆款就意味着缺少势能,这才是理想眼下最大的危机。
李想在内部信中强调:不要盲目追销量,要把NPS(用户推荐值)作为核心目标。
没错,理想的口碑依旧很高,NPS常年位列行业前列。但口碑能不能换回市场份额?这才是悬在头上的问号。
理想的问题,不是活不活得下去,而是还能不能继续领跑。
理想正在经历新势力绕不开的一道坎:从单点突破到全面竞争。
过去,靠差异化和精准定位就能爆红;
现在,必须要有综合实力和品牌溢价,才能稳住阵地。
真正的挑战不是销量下滑,而是当理想从神话跌落凡间,
它是否还有勇气,再造一个神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