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惊现“皖K888888”车牌,交警火速介入,责令立即删除!

最近,咱们的社交媒体上出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这事儿不大,但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咱们每个人好好琢磨琢磨。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在安徽阜阳,有位网友在抖音上发了个短视频,晒出了自己爱车的一张照片。

本来嘛,大家在网上晒车晒生活都挺常见的,可他晒的这张照片,一下子就在评论区里炸开了锅,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阜阳惊现“皖K888888”车牌,交警火速介入,责令立即删除!-有驾

为啥呢?

因为他车上挂着的那块新能源绿色车牌,上面的号码实在是太“亮眼”了——“皖K888888”。

好家伙,六个“8”连在一起,这可是咱们中国人眼里最顶级的“豹子号”了,寓意着“发发发发发发”,可以说是好运和财富的象征。

平时在路上,咱们要是能见到一个三连号、四连号的蓝色车牌,都得忍不住多看两眼,心里琢磨着这车主肯定不简单。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六连号的,还是新能源的绿牌,这新鲜劲儿和冲击力可想而知。

一时间,视频下面说什么的都有,大部分人都是满眼的羡慕,纷纷留言说“这牌子比车都贵吧?”“车主这是什么神仙运气,摇号能摇到这个?”还有人开玩笑说,想去摸摸这车牌,沾沾喜气。

然而,就在一片惊叹和羡慕声中,也夹杂着一些疑惑的声音。

一些对车牌规则比较了解的,或者就是阜阳本地的网友,他们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块“皖K888888”的车牌,虽然看起来做得挺逼真,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其实,他们的直觉是对的,这块车牌从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一个致命的逻辑漏洞,而这个漏洞,也正是它最终被识破的关键。

这里咱们得简单普及一下咱们国家,特别是阜阳地区新能源汽车号牌的编码规则。

新能源汽车的号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绿牌”,为了和传统的蓝色号牌区分开,并且容纳更多的车辆信息,它的号码位数比蓝牌多一位,总共是六位。

而且,这六位的编排是有严格规定的。

就拿阜阳来说,它的地区代码是“皖K”。

阜阳惊现“皖K888888”车牌,交警火速介入,责令立即删除!-有驾

按照规定,目前阜阳市发放的小型新能源汽车号牌,在“皖K”之后,紧跟着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D”或者“F”,然后才是后面的五位数字或字母组合。

也就是说,一个正规的阜阳新能源车牌,应该是像“皖K·Dxxxxx”或者“皖K·Fxxxxx”这样的格式。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视频里那块“皖K888888”的车牌,问题就非常明显了。

它虽然是六位数,但是“皖K”后面直接就跟着数字“8”,完全不符合“必须以D或F开头”的规定。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格式都不对,那它的真实性自然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是这个细节,让很多懂行的网友看出了破绽。

就在大家还在争论这块牌子是真是假的时候,一个官方账号的出现,直接给这件事定了性。

阜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官方抖音账号,直接在这条视频下面留言了,内容很直接:“这副新能源车牌是在哪个车管部门申办的?请配合辖区交警调查,接受处理。” 这条评论一出来,整个评论区的风向立马就变了。

之前还在羡慕车主的网友们,这下都变成了“吃瓜群众”,纷纷开始@视频的发布者,调侃他说“这下玩儿大了,警察叔叔找上门了”。

阜阳交警的办事效率非常高,通过网络平台很快就锁定了视频的发布者周某,并联系上了他。

面对民警的询问,周某也很快就承认了事实。

原来,这块引爆网络的“神仙车牌”,根本就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甚至它连一块实体的铁皮牌照都不是。

这整件事,都是周某为了在短视频平台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自己动用AI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一张图片。

他把这张以假乱真的“皖K888888”车牌图片,通过技术手段严丝合缝地贴合到了自己车辆的照片上,然后制作成视频发布了出去,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甚至还惊动了真正的交警。

事情到这里算是水落石出了。

阜阳惊现“皖K888888”车牌,交警火速介入,责令立即删除!-有驾

不过,这件事也让警方注意到一个新情况。

以前我们遇到的网络虚假信息,大多是文字形式的,比如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或者是一些假的政策通知。

但这次周某利用AI技术,直接生成了一张仿真度极高的假号牌影像,这种形式的虚假信息,迷惑性要强得多。

你看那视频里的假牌照,无论是光线反射、阴影效果,还是上面的字体样式,都和真实的号牌非常接近。

如果不是对本地车牌编码规则特别熟悉的人,普通人第一眼看过去,真的很难分辨出这是假的。

这种“眼见为实”的虚假内容,不仅容易误导公众,让人对交通管理秩序产生错误的认知,更危险的是,它还可能被其他人模仿,导致更多类似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扰乱公共秩序。

最终,在核实了全部情况后,考虑到周某只是在网络上发布了合成图片,并没有实际制作、悬挂和使用伪造的实体号牌上路行驶,他的行为主要是在网络信息层面,情节相对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

因此,民警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他删除了相关的抖音视频。

这个处理方式,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谨,也展现了执法的温度。

这不仅仅是对周某个人的处理,更是通过这个案例,向所有网民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警告大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用来创新,可以用来娱乐,但绝对不能用来触碰法律的红线。

这件事也给咱们所有人提了个醒。

现在科技发展得太快了,AI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以后在网上看到的图片、视频,甚至听到的声音,都有可能是AI合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得长个心眼,不能再轻易相信“有图有真相”了。

在网络冲浪的时候,要保持一份理性和审慎,看到那些特别夸张、不合常理的信息,先别急着相信和转发,多想一想,多查证一下。

作为网络内容的创作者,更应该守住底线,主动标注AI生成的内容,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增强法律意识,共同维护一个清朗、真实的网络环境,才能让技术真正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而不是变成一个制造麻烦和混乱的工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