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蔚来在杭州举办第九届NIO Day,这是该活动首次从年底调整至秋季举行。来自全国的数千名蔚来车主齐聚杭州, 参与这场以“生长 Grow with the Light”为主题的活动,分享“敢想有为”的故事。但与车主圈层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场打破八年传统的活动,在舆论场上却显得有些冷清,甚至需主动搜索关键词才能了解信息。
活动现场发布了全新ES8和ET9地平线特别版两款车型,其中全新ES8起售价40.68万元(BaaS方案29.88万元起),较上一代下调超12万元。这些变动背后,既折射出蔚来2025年上半年面临的新挑战与战略转向,也隐约解释了为何昔日“车圈春晚”般备受瞩目的行业盛典,如今难以撬动非核心用户的目光。
01、转向
蔚来今年打破了NIO Day延续八年的传统:自2017年首届活动于北京启幕以来,NIO Day一直在年底举办。今年7月,蔚来宣布将NIO Day调整至秋季,并暂停了城市申办机制。
官方虽称调整是因秋季气候适宜聚会、场地选择灵活且匹配产品传播节奏,但这一变动背后的原因值得推敲。
从财务角度看,将耗资数千万元的NIO Day相关营销费用提前至Q3确认,恰好能显著优化Q4的财务报表,为兑现盈利承诺,扫清关键障碍。这一财务层面的考量,根源在于蔚来不容忽视的经营压力。2025年上半年,蔚来交付新车11.4万余辆,同比增长30.6%,二季度毛利率10%,但净亏损仍达49.95亿元,累计亏损规模持续承压。
此外,选择9月发布第三代ES8,紧接着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开启交付,既能将NIO Day的营销声量直接转化为当季订单和交付量,又能避免年底发布后陷入春节假期前的销售淡季,为新品抢占最佳市场推广窗口期。
而举办地敲定杭州,同样是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杭州的“数字经济”与“长三角腹地”双重标签。杭州兼具“数字经济高地”与“长三角腹地”双重标签,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5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是主流市场消费的“风向标”,持续引领浙江省高端纯电市场。
更关键的是,浙江是蔚来在全国首个销量突破10万台的省份,到2025年8月末,该省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品牌交付即将突破15万台里程碑;且蔚来已在浙江实现换电县县通(除两个海岛县外),充电桩覆盖全省90个区县。同时,杭州的数字经济属性与蔚来推进的智能驾驶、智慧能源等战略高度契合,让活动落地更具协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战略重心向盈利倾斜,NIO Day作为蔚来用户运营和社区文化的核心载体,其本质价值并未削弱。短期看它服务于产品与销量目标,长期来看,这种根植于用户的社区氛围,恰恰是支撑品牌走得更远的核心竞争力。
02、破局
本次NIO Day的核心落在高端车型全新ES8上,而这款车的亮相,实则把蔚来的产品哲学与市场思考摆到了台前。作为品牌首款量产车,初代ES8早在2017年12月的NIO Day就已登场;如今,第三代ES8成为行业里首款完成三代迭代的智能电动车,用实打实的参数展现着进化——车身长5280毫米、轴距3130毫米,却挤出了6.2平米的舱内净面积和777升储物空间,“6人12箱”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营销话术,而是用户能真切感受到的用车场景。
为了让这份实力更易被市场接纳,全新ES8还给出了诚意十足的定价:整车购买价40.68-44.68万元,选电池租用方案则低至29.88-33.88万元,不仅比预售便宜1万元,对比第二代超50万元的起售价,降幅更是直接超过12万元。
同台亮相的ET9地平线特别版,与全新ES8形成了“双旗舰”呼应,妥妥扛起了蔚来的技术大旗。这款车起售价81.8万元,选BaaS方案后71万元起,一口气搭载了天行智能底盘、全域900V高压架构、自研神玑NX9031芯片等12项全球首发技术,和更侧重实用场景的全新ES8搭配,共同把主品牌的高端形象立得更稳。
双旗舰的市场热度来得很快。李斌在活动上透露,全新ES8刚亮相10天就有15万人抢着试驾,合作厂商正加班加点赶工,“今年产能已经超4万辆,年底前至少能交4万辆,要是赶一赶或许还能多产点,但不会太多”,言语里满是市场认可带来的底气。
而比旗舰车型更让人惊喜的,是子品牌的爆发——这恰恰印证了蔚来多品牌布局的远见。他透露,刚上市一个多月的乐道L90累计交付已超1万辆,成为蔚来企业最快月交付破万的车型。
双旗舰的热度与子品牌的爆发,让蔚来对未来业绩充满信心,这也体现在其2025年二季度财报中发布的“史上最强”季度指引上。蔚来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总交付量将达8.7万至9.1万辆,同比增长40.7%至47.1%;营收总额将介于218.1亿至228.8亿元,同比增长16.8%至22.5%。
撑起这份预期的,是蔚来早已规划清晰的多品牌分工。目前,三大品牌已精准覆盖不同市场:蔚来主品牌锚定高端,坚守“不降价”原则保住品牌价值;乐道瞄准大众市场,专心承担“走量”扩规模的任务;萤火虫则进一步下沉,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李斌曾用“蔚来貌美如花、子品牌赚钱养家”形容这种分工——乐道靠规模拉增长,NIO主品牌用高端定位稳毛利,这样的双轮驱动,恰好支撑着蔚来从“只追规模”转向“规模与盈利并重”的核心目标。
03、新章
蔚来近年走得格外艰难。2023到2024年的“寒冬”里,它被贴上了不少争议标签:做高端纯电是“脱离大众”,砸钱自研是“不切实际”,坚持用户运营又被说“性价比低”,质疑声从未断过。
如今,蔚来正在迎来阶段性转折。今年3月,蔚来启动了一场堪称“刮骨疗伤”的内部改革。核心高管团队迎来调整,低效项目被果断叫停,创始人李斌亲自接管供应链。同时,“基本经营单元(CBU)”机制全面落地,打破部门墙、整合三大品牌资源、打通中后台支持体系,为发展松绑蓄力。
但改革挡不住最核心的难题——盈利。十年间,蔚来砸了超600亿研发(截止2024年底),拿了近万项专利,建起全栈自研能力,可这些投入眼下正迫切需要变成真金白银的利润。
为了盈利,蔚来给四季度定下了相当有挑战性的目标:三大品牌累计交付冲15万辆、单月奔5万辆,力争实现季度盈利。但这目标不好啃,得同时满足交付破10万、毛利率稳住、费用率严控三大条件。
而盈利压力的背后,是越来越挤的市场。曾经稳居头部的“蔚小理”,如今面临着格局松动的挑战,“蔚小理”的传统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25年6月的新势力销量榜单里,零跑以4.8万辆夺魁,理想、小鹏分别以3.63万、3.46万辆紧随其后,而坐拥三大品牌的蔚来仅交付2.49万辆,在头部阵营中暂时落后。不止于此,小米、问界等新玩家快速崛起,让竞争更趋激烈。
传统车企的攻势更猛。例如,大众汽车在2025年全面提速电动化与智能化布局,不仅计划推出ID.UNYX新品类车型以展示下一代智能网联技术,其首款增程式车型也于上海车展亮相并敲定2026年上市。
在这样的环境里,蔚来必须向资本市场证明:它的技术领先不是“故事”,而是能守住的“护城河”。这也是NIO Day 2025提前开的原因——既显露出成熟务实的一面,更藏着应对压力的迫切。
说到底,蔚来在走一条平衡木,一边是“用户企业”的理想,一边是“上市公司”的现实。杭州的秋日盛宴只是车主圈层短暂的热闹,对于大众而言,这场盛典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这份冷清,不过是蔚来现实困境的外在投射。当车主圈层的狂欢落幕,外界的目光更清晰地聚焦于品牌的核心挑战——盈利、规模、用户体验的三元难题,才是李斌将要面对的攻坚战。
图片如侵权,可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