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那个曾与丰田、本田并称"日系三杰"的日产汽车,如今正经历着最艰难的寒冬。最新财报显示,这家百年车企2024财年巨亏超540亿元人民币,全球裁员人数突破2万,相当于每65名员工中就有1人被裁。更讽刺的是,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跌至连国产新势力零跑都只多卖5000辆的尴尬境地。
"油车时代的王者,正在被新能源浪潮冲得七零八落。"汽车分析师老张指着日产最新数据感慨。曾经靠"技术日产"名震江湖的它,如今工厂开工率不足六成,连最擅长的发动机技术都成了摆设。去年在华销量腰斩,美国市场库存积压如山,全球销量三年缩水百万辆——这些数字像一记记重锤,敲碎了传统车企最后的尊严。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要从五年前卡洛斯·戈恩"掏空日产"的丑闻说起。这位前CEO的贪婪,让日产业务决策陷入长达数年的混乱。更致命的是,当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狂奔时,日产还在用"油改电"糊弄市场。去年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甚至闹出"互相嫌弃"的笑话——本田想全资吞并日产遭拒,两败俱伤。
"他们就像穿着西装打太极,而中国对手已经玩起了街头格斗。"一位前日产工程师透露,公司内部对电动化转型存在严重分歧,连电池工厂都因资金链问题临时叫停。反观比亚迪们,从刀片电池到智能驾驶,每一步都踩在时代节拍上。今年比亚迪销量突破427万辆,是日产在华销量的6倍还多。
新任CEO埃斯皮诺萨上任后,砍掉了三分之一的全球产能,把希望寄托在"精简瘦身"上。但问题在于,当消费者已将"电车=中国造"划上等号,仅靠关厂裁员能挽回市场信心吗?更严峻的是,日产未来三年要暂停新车型研发——这意味着在技术军备竞赛中彻底掉队。
有意思的是,这个曾让雷诺、三菱俯首听命的巨头,如今却开始向中国供应商"取经"。但市场不会等它。当理想汽车用L系列月销破3万,蔚来靠换电站攻城略地时,日产在中国的4S店里,销售顾问正为"再不转型就真卖不动了"而焦虑。
"这不是某家企业的失败,而是整个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挽歌。"行业观察家王总指出,日产的困境折射出残酷现实:在新能源赛道,没有百年积淀的老字号,只有持续创新的弄潮儿。当中国车企用智能化重新定义汽车时,那些躺在技术功劳簿上的企业,终将被时代狠狠甩在身后。
此刻的日产,就像站在悬崖边的武士,握着生锈的长矛,面对着呼啸而来的机甲军团。而写在它背后的问题,或许正是所有传统车企必须直面的生死命题:当市场不再为"经典"买单,如何在智能电动时代重获新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