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情况,早上醒来,睁眼看到预告图,全世界都在欢呼“零跑Lafa5要去慕尼黑啦!”那些汽车圈的朋友,热切得仿佛已经买了票准备徒步走进德国,甚至连阿道夫都要复活参与个车展。预告图一出,网络里立刻炸成了锅底的爆米花,大V们在敲键盘,小V们在抄大V,公关在群里颤抖,老板在朋友圈里转发,入股宣传团队仿佛入股了下一个比特币。
其实预告图怎么发布,无外乎就那几板斧。模糊得刚好能看出来是一辆车,不会让你怀疑是麻将机,也不会让你确定下一代是变形金刚。两厢小车的身形,流畅的线条,家族式前脸,激光雷达,低风阻——如果把评语倒过来念,和上一辆电动车的发布会稿也能无缝衔接,也不知道是设计师在走流水线,还是文案都得了格式化复读症。
为什么要选慕尼黑呢?难不成国内车展已经无法承载“国际范儿”的野心,还是慕尼黑空气里多两道德国烤香肠,就能催熟国产电车的豪情?前几年大家都吹嘘“走出去”,现在真的走到了欧洲,都说自己是“世界的中国车”。其实世界很大,慕尼黑很小,车展也就那么点地,说是“全球瞩目”,实际谁瞩目的,是几家欧洲媒体记者的眼球和国产新闻稿的字数。首发亮相,不就是给朋友圈里蒜苗们点一盘热菜,顺便发一波预告,叫你回去憋着等广州车展预售。
再说销量,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台,新高!同比增长88%!一串数字拉满,仿佛一夜之间所有路边的电动滑板车都换成了零跑。数码媒体在公众号里疯狂洗稿,朋友圈里发“出圈”段子,小区门口的大爷开始怀疑“零跑是不是也能拉粉煤灰”。销量增长和新高,这年头比吃胖了还更值得庆祝。你要是饿死了没人管,交付破万了,跑马灯都为你亮。B01上市首月就交付过万,C10累计突破15万辆,B10要去欧洲“清新脱俗”。每一条都是一锤子买卖,敲得人耳朵发麻,还不如敲敲公共厕所的下水道。
汽车行业有个病,叫“数据狂热症”,每次提销量都要配点同比增长。“我们同比增长了88%!”这句话要是出现在相亲自我介绍里,估计能直接加分出门带走。交付量、累计量、破万、破十万、历史新高,听多了仿佛是一个大号鸡汤——喝了你也膨胀,喝不下去的都在朋友圈里自闭。反正用不了多久,这些数据会被下周的新高和下个月的新突破制成新的“粘贴板”,谁还记得上次是啥?汽车圈最擅长刷新的不是技术,是记录。
说到技术突破,激光雷达、低风阻、家族式设计,听起来个顶个硬核。但你仔细看看,车头大灯有没有能让你一秒变身奥特曼?车身线条流畅到能让你躺进去打水漂?激光雷达是不是能在雾霾天自动搜索出租车?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更关心空调能不能制冷、电池是不是当真爆炸不起火、玻璃升降是不是卡住三天两头。技术宣传变成了变相自夸,家族式设计仿佛家族里只有一个鼻子,低风阻其实是为了让甲壳虫车主心安理得。现在的电动汽车,如果不开一把自动驾驶,厂家的新闻稿都要缺氧晕过去。流畅的线条被夸得像高考作文里的黄河,“一泻千里”,反正车展完了还是要回家看车位够不够宽。
等到9月8号慕尼黑车展真的见面了,零跑B10依旧如约清新亮相,这车到底啥样你得问德国人和中国媒体。欧洲市场交付正式启动,是“走出去”,还是“顺手带出门”,谁知道呢?据说还要收割欧洲人的钱包和生活美学,实际上可能是收割德国停车场的门票和展商的营业费。国际化,是个喊了三年五载的口号——最后总结下来,国际化就是在海外办发布会、多打几通翻译电话、统计数据多加一个国家代码。
当然啦,车展上亮相归亮相,预售得等广州车展,毕竟国内市场才是真正“血战之地”。所有的海外故事都是为了国内用户多点自信,大家在群里拼命转发“欧洲首发”,但下单还是要看老家的彩礼价能不能包一辆车。所以国产车国际化,是小刚学会了讲英文,骂人还是用家乡话带点乡音。预售图越模糊,用户的心越“雾里看花”,到广州车展一切见分晓,省得大家发朋友圈说“早知道我订了。”
你说现在汽车圈这么热闹,蒸汽机要是没被淘汰,再办个工业革命祭也能让两厢小车出圈。中国电车出海,看似浪潮翻滚,实则按部就班,大家都在等一个能“逆天改命”的英雄。每家车企都说自己是下一个特斯拉,发布会的背后是一个个流动厕所在苦苦加班。活在数据里的汽车公司把每一次亮相都当成人生高光时刻,哪里知道用户其实更关心下一顿猪肉会不会涨价,电池能不能跑完回家路。
总有一些宣传把未来写进新闻稿,欧洲市场如何如何,德国媒体怎么怎么,仿佛中国车企都会变成德国足球,都是世界之巅。实际上,除了彩虹屁,剩下的只有预售迟到、交付延期和厂家把“创新”做成了手机找人。用户的期待,是看电车能不能插上拖延症的翅膀飞出小区出口;车企的梦想,是谁能率先把“拉面”做成阿迪达斯。纯电新车扎堆发布,老百姓的钱包已经提前变身“自动续航”,只等老板一句“提车了,涨工资。”
关于海外首发,国际化,交付新高,电动车圈的新口号就是一个字——卷。上半年交付增长,下半年欧洲市场出征,年底再来波国产车出圈,不然公关团队都无聊到要去吃电池当夜宵。销量增长和技术突破,最后都变成数据衬托的“精神按摩”,每个用户都是“水军潜力股”,新闻里一个交付新高,隔壁群里就长出几十个“买家秀”。你以为国产车企出海是展望星辰大海,其实星辰大海上全是“预告图”,说是首发,搞不好只是在外滩照个相就算世界地图解锁。
再说车展,其实就是一场大型心理按摩大会。品牌尬夸,行业集体高潮,车企拼命演绎“一个人的高光时刻”,媒体像和尚念经,用户像村口坐着的黄狗,目光呆滞,等着下一个撒狗粮的英雄。你说高端电动、小型两厢、激光雷达、欧洲市场,这些词组合起来怎么听都像新一季的《甄嬛传》,反正大家都在看热闹,谁认真就输了。
零跑Lafa5这个名字听着就很硬气,仿佛阿凡达五代再临,其实也就是家族式前脸、五十字预告图和低风阻暗示。9月慕尼黑,11月广州,再下一波交付数据定会更高,老板说是“创造历史”,用户说是“创造优惠”,媒体说是“创造素材”。老司机默默点了一根烟,想了想自己开的老吉利,觉得电池都比自己的头顶茂盛。
车圈里最怕的不是技术不牛逼,而是牛逼吹不响,吹响了没人信,信了才发现付了订金拿到的是车模。汽车圈的信仰永远都是“一次发布,一次高潮”。真车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预告图遮住了用户的钱包,销量数据遮住了用户的焦虑,海外交付遮住了行业的虚妄。大家眼里只有数据和发布会,没人在意下个月的车贷和楼下的小学开学了没。
世界很大,慕尼黑很小。你问我零跑Lafa5是不是九月的新希望,我只能说希望这些车能在慕尼黑的马路上少挨两脚,预售的时候别让用户等太久,广州车展多准备点矿泉水,别让媒体把流量喝干。至于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也别太客气,毕竟历史是反复书写的——不过写到最后,欧盟大爷一看,还是两个字:中国造。
搞不好,到明年新车再首发的时候,预告图还是那个角度,家族式前脸又多加了一道褶。车圈的荒诞,就是永远有人在吹响新号角,永远有人在买新口号。等车企再出下一辆Lafa6,我建议把预告图画成火箭升空,至少能让用户提前攒攒梦想,做一场“百公里积极人生”。等到真正开上新车,我希望电池别爆炸、雷达别断网、交付别迟到。至于销量新高,我都看腻了,不过历史嘛,谁不是马不停蹄地重新创一次,省得公关部扎堆掉头发。
最后友情提醒,谁的车送到欧洲,谁的梦想不沦陷。预售到了,交付开始了,车展过后你还得坐地铁。毕竟现实唯一的不荒诞,就是你还没钱买车。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