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碰到个朋友,他说:你看,现在车市真是江湖变了,要不是你天天盯着数据我都不知道市场已经变成这样。我一边喝着泡茶,一边默默点头。去年还觉得新能源市场还能平稳点,今年一翻盘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销量榜单看,头部几家的角逐就像那拼命跑的马拉松。比亚迪单周超7万,听着就像马到成功那叫一个顺,数据没多少悬念,估算一下大概61%的市场份额(体感,样本少,估算不准)都在它手里。你要问我,这是不是预谋已久?有点这个味,但真到关键时刻那效率真不是盖的。
我记得去年我和修车师傅聊,他说:比亚迪的供应链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灵活。这话让我有点意外,因为传统印象里大厂就是个庞然大物,反应慢,调整难。但比亚迪的材料调配像是在厨房里变魔术,总能找到应急方案。上周我翻了下笔记,发现他们用的冒牌料比市场普遍用价格高10%左右,性价比就蹭蹭往上蹿。
和比亚迪比邻的吉利银河,算是闷声发大财的老手了。24小时订单破2.3万台——这数据有点吓人。银河M9一出来,一堆渠道销售就打电话:你试试这个,新车很有料。我看了一眼那车轮廓,犹如一只稳定的狼,外表平平,但却魔咣一声操控出来。
对比这个,特斯拉的17250辆看着平淡,但高端纯电市场这块它还是绕不开一个硬核。我琢磨,中高端市场的消费者对品质感的要求,不单是技术堆叠,更是品牌认同,这里特斯拉算是占了优势。9500台单周,只能说有实力的人,是不会轻易丢掉的。
再说一下新势力,零跑12910辆,明明产品没有特别高科技感那一块,但它靠性价比吃得开。150万以内的纯电SUV市场,价格战太激烈,差不多一个冰箱彩电样的大促销就把它带得飞起。其实我一直觉得,新能源这个赛道像是开化妆舞会,谁的牌面足够漂亮,就能吸引看客。
鸿蒙智行。这名字我还真没想过,为什么会出现在汽车里?华为细水长流,之前布局的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有点象庙里香。他们当然不说,但我感觉,鸿蒙智行是不是有点想占领中高端自动驾驶这块领地?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华为做手机、做系统,车这块新秀,能不能这么快夺冠?不确定。
小米的SU7和YU7火得还算快,周销10760辆,我还纳闷,为什么它快?是底盘硬,配置实在,平均每辆车不到10万,但有点快餐感。小米其实挺会打心理战的,广告上你不用买豪车,也能体验科技奢华,这句话挺有趣,确实让年轻人容易定心。
提起排位,我想问,理想掉队是不是跟价格战有关?之前它们靠的也是增程模式,今儿销量8,580,立刻掉出前十。难啊,市场变快的原因很简单: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尤其是那边一堆新军突刺而来。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觉得,传统车企在这轮大战中反而有点后发优势吗?它们的研发投入没少,都是慢工出细活的东西。深蓝的S05那款,看着平平无奇,但我觉得它能在30万以下市场站稳脚跟,说明真金不怕火炼。低价高性能,才是走量的血液。
不过啊,说到量,我还得告诉你个心算:假设每辆车成本在7万左右,卖出去50万台,纯粹是利润结合大概在350亿,加上零配件利润,还有售后,利润空间其实还可以扩大。但这个估算范围很大,毕竟,某些车型的降价压力很大。
至于那些尾部品牌,比如蔚来,卖了6670辆,去年他们拼命吹换电速度快,但你换电站又布得不够密集,用户体验还是得继续优化。新ES8一出,订单破5万台,说明市场还在迷茫中寻求安心。
倒数第一的阿维塔,真不看好——1880辆销量,说白了,是个试水的角色,好像总在追赶但差了点拼到极致的心。我还记得有人打趣:他们是不是还没找到那个最对胃口的卖点?可能吧,这一行,总有没有爆款的命数。
你不觉得,市场的格局其实就是个拼命跑,谁坚持到最后?尤其是说到国产品牌崛起,我一朋友说:未来期待达成的,是技术和品控都一块到位的那一批。你觉得,奇瑞、长城这些是不是还算靠谱?
说到奇瑞,我还特意跑去看了他们新车,可靠程度其实比不少合资还稳。去年那个放哪了的新闻,是不是有点夸张?我猜,也许(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他们还在筹划更大动作。
这场市场的淘汰赛,我有点看不懂一点:到底是技术变革,还是用户偏好在悄悄转变?还是说,所有的热门点都变成常识?而我们这些路人,也就一直在看着那辆车,等着它开到新起点。
回头想想,这一切的变化,或许都只因为一个更实在的问题:下一步,买车的你会偏向什么?简单一个小细节,比如每次开车进出停车场,看到那些新牌,心里会不会有一丝小期待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