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巨亏6700亿日元!日系车的销量奇迹,其实毁在了自己手里
说到日本车,过去二十年大街小巷谁没见过丰田、本田、日产的身影?
低油耗、皮实耐用、修起来省钱,这些优点让不少家庭买车时第一个选的就是日系车。
但这两年风向变了,连我身边开了十年卡罗拉的老李都开始琢磨换比亚迪,“充电不要钱,比油便宜多了。”这不是个例,整个市场都在变。
最新财报显示,日产一年亏掉了6700亿日元,本田和丰田也不乐观,曾经在销量榜上称王称霸的日系车,现在新能源领域连前十都挤不进。
可你仔细琢磨下,这场“神话崩盘”其实是日本车企自己一手造的。
这个局面怎么来的?
还得从几十年前讲起,那时候美国车横着走,大马力、大排量,谁买车都想开得爽。
日本人没法正面硬刚,于是专心做小巧省油的家用车型,也拼命把制造效率拉满,搞出那套精益生产,硬是靠实用和低价把美国市场一点点抢下来。
可你以为日本车企就此无敌,其实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们又犯了老毛病——凡事自己掌控,不愿开放升级。
到了燃油车时代的顶峰,丰田已经不再是那个差点破产的小厂,而是手握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什么马达、玻璃、座椅,全都要自己造。
这样确实赚翻了,可一遇到技术变革,他们就犹豫了。
九十年代,其实丰田已经研究过新能源车,比马斯克造特斯拉还早好几年,概念车都上路了。
但问题来了,丰田不敢一下子放弃燃油车的巨大资产,怕之前砸的钱打水漂。
所以他们赌氢能源,搞得很封闭,专利死死捏在手里,想着有朝一日能自己统治新市场。
这思路在旧时代或许还行,但全球车企都开始玩技术共享,特斯拉早在2014年就把电动车专利开放了,比亚迪也是一路开放合作。
结果日本车企在氢能源上砸钱砸了大半辈子,电动车却被后来者一口气抢走了大半江山。
现在全球新能源销量榜上,中国车企占了一半席位,丰田这样的老牌劲旅,连奇瑞、长安都比不过。
我们自己的新能源车,除了核心技术比日企迭代快,价格还越来越亲民,售后服务也扎实,消费者当然乐意买单。
其实不只是技术路线,有些日系车主现在最不满的,就是车企对市场的反应慢得惊人。
比亚迪、蔚来这些新品牌,每次有政策变化、补贴调整,更新速度快得让人跟不上。
而很多日系品牌还在等总部批复,销售们也说不清楚啥时候能有新款,老车主想换车都没动力。
再加上中国新能源车智能化做得越来越好,导航、语音、OTA,开起来感觉像用手机一样方便,日系车的那点“耐用省油”早已不是核心卖点。
你说日本车企真的没机会了吗?
其实还有点希望。
毕竟老牌子底子厚,全球供应链、制造工艺都不是谁都能学来的。
但如果还是一门心思搞孤立、专利不开放、战略转型慢半拍,等到电动车彻底普及的时候,老一代的“销量神话”就真的成了泡影。
中国新能源车现在能在全球市场大展拳脚,靠的不光是技术和价格,更是敢于拥抱变化、敢于开放合作的心态。
这一轮大洗牌,谁能留下来,谁会被淘汰,其实都写在每一份财报和每一个用户的选择里了。
到头来看,日系车的神话不是被别人打破的,而是自己一步步把路走窄了。
新一代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便宜省油”,更在意智能、环保和体验感。
如果日本车企还是拿老一套思路敷衍市场,那亏损的数字只会越滚越大。
未来谁能稳坐市场头把交椅,就看谁能真正听懂用户想要什么,敢于彻底转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