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党的胜利,本田ZR-V从16万一口气降至10.29万起,却无人识货
兄弟们,最近汽车圈又上演了一出“真香”大戏!还记得那个顶配奔着16万去的广汽本田ZR-V致在吗?如今直接来了个“跳水式”降价,起售价直接干到了10.29万元!这操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等等党胜利”。多少人当初捂紧钱包,心里默念“再等等,肯定降”,如今一看这价格,怕是连手里的泡面都激动得抖了三抖。可奇怪的是,这车降价后,市场反响却像一潭死水,近一个月销量才两千多台,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你说它产品力不行吧,平台、动力、配置摆在这儿;你说它品牌不行吧,那可是挂着H标啊!所以,这台被价格“雪藏”的ZR-V,到底是“宝藏车型”还是“有病难医”?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司机兼潜在买家的身份,带大家好好盘一盘这台“无人问津”的SUV。
先说说这“等等党的胜利”是怎么来的。ZR-V刚上市时,定位紧凑级SUV,价格区间直接对标甚至超越了不少主流竞品,让不少持币观望的朋友直呼“太贵了”。毕竟,本田的缤智、皓影已经形成了稳固的产品矩阵,ZR-V夹在中间,价格没优势,品牌光环又不如CR-V那么响亮,自然就有点尴尬。然而,市场的残酷性就在于此,你不降,别人就抢你的份额。面对比亚迪宋PLUS DM-i、长安CS75 PLUS等一众强敌的围剿,本田终于坐不住了,祭出了最简单粗暴也最有效的手段——降价!从16万到10.29万,这一刀下去,直接砍掉了将近40%的价格,堪称“骨折价”。这波操作,无疑给了那些坚持等待的消费者一个巨大的惊喜,也让ZR-V瞬间具备了极高的性价比。你说这是不是等等党的胜利?绝对是!但问题来了,价格下来了,为啥大家还是“无人识货”呢?
咱们接着看这台车的产品力。外观上,ZR-V的设计绝对算得上是本田家族里的一股清流。前脸那个多边形黑色中网配上“L”字型的矩阵大灯,战斗感十足,再加上运动化的前包围和双边双出排气,妥妥一副小钢炮的范儿。开在路上,辨识度绝对不低。侧面线条圆润饱满,还用上了激光顶棚焊接技术,这让车身看起来更流畅,高级感也提升了不少。尺寸方面,4568mm的车长和2655mm的轴距,在同级别里不算特别突出,但也完全够用。我身高1米74,前后排空间体验下来,腿部和头部都有富余,中央地台接近纯平,后排中间乘客的脚也不至于悬空,家用完全没问题。后备箱380升的常规容积虽然不算大,但放倒座椅能扩展到876升,日常购物、自驾游行李绰绰有余。
再聊聊内饰和配置,这部分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优点是用料确实下了本,大量软性材质和皮质包裹,加上缝线工艺,质感在同价位合资车里算是佼佼者。空调出风口的镂空设计也很有新意,不会显得老气。10.2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10.1英寸的中控屏,尺寸够大,内置的Honda CONNECT系统功能齐全,导航、手机互联、OTA升级这些基础功能都有,用起来还算顺手。方向盘握感舒服,开长途不累。安全配置更是堆得满满当当,Honda SENSING主动安全系统、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全车八气囊……你能想到的安全装备,它基本都给你配齐了。这配置水平,别说10万级,就是放在15万级的车上比,也一点不虚!
然而,缺点也同样明显。首先是隔音,这可能是ZR-V最大的短板。城市里开开还好,一旦上了高速,超过90码,胎噪和风噪就会明显传入车内,影响驾驶心情。过减速带或者烂路时,底盘偏硬,后排乘客会觉得比较颠簸,舒适性打了折扣。其次,虽然是全球车型,但品牌认知度在国内市场确实不如思域、CR-V那么高,很多人看到这车,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本田?” 名气不够响,自然就少了几分吸引力。再者,虽然燃油经济性不错(WLTC油耗7.08L),但竞争对手动不动就给你上混动,你只有1.5T+CVT,动力平顺有余,激情不足,对于追求驾驶乐趣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够“刺激”。
最后,回到我们标题的核心:为什么价格降到这份上,还是“无人识货”?我觉得原因有三:一是信息不对称,很多潜在消费者根本不知道ZR-V已经降得这么狠;二是消费观念转变,现在大家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或保值率更高的车型;三是本田自身的产品策略问题,ZR-V的定位一直有些模糊,既不像缤智那么小巧灵活,也不如皓影那么大气实用,导致目标用户群体不够清晰。它就像一个实力派演员,演技在线,但就是缺一部爆款作品来证明自己。
总而言之,本田ZR-V这次降价,确实是等等党的狂欢。以10.29万起的价格,买到一台全球车型、高安全性、高配置的合资SUV,性价比毋庸置疑。如果你看重品质、在乎安全,对品牌有一定偏好,又不想为所谓的“车标”支付过多溢价,那么ZR-V绝对值得你走进4S店去看看。但如果你对隔音、后排舒适性要求极高,或者追求极致的动力性能,那它可能就不是你的菜。那么问题来了:当一台好车因为价格和定位问题而被埋没,究竟是消费者的错,还是车企的失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