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一聊起车,好像总也绕不开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
特别是高端新能源车领域,隔三差五就会冒出一些让人觉得既惊讶又自豪的新闻。
比如说,前段时间一个关于国产车销售的数字在网上流传得特别广,说是有款车在短短十几分钟里就卖出了一万台,销售额将近五十个亿。
这个速度,比双十一抢购还要疯狂,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
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据说很多以前只开保时捷、奔驰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的车主,这次都纷纷掏钱支持国货。
这一下子就让大家开始琢磨了:难道说,咱们的国产车真的已经强大到能让那些见惯了好车的富裕阶层都心甘情愿地买单,甚至让那些百年历史的外国豪华品牌都开始紧张了吗?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地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把一个流传中的信息点说清楚。
那个“十三分钟破万台”的惊人销售记录,实际上是由小米汽车的第一款产品——小米SU7创造的。
这个成绩确实非常了不起,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国内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有多么大的热情和期待。
虽然这个销售神话的主角不是极氪,但它所反映出的市场大趋势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中国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已经具备了引爆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而在这股浪潮中,真正因为其极致性能和技术实力,被车迷们私下里冠以“杭州湾库里南”这个霸气外号的,其实是极氪品牌旗下的一款性能猛兽——极氪001 FR。
正是这款车,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现在能达到的高度。
那么,这款车到底有什么真本事,能让那些开惯了顶级豪车的人都另眼相看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在于华丽的营销,而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核技术。
第一点,就是它那完全不讲道理的动力性能。
过去我们评价一辆好车,总喜欢说它的发动机是V8还是V12,听那雄浑的声浪。
但极氪001 FR走的是另一条路,它在车上装了四台独立的、用碳纤维材料包裹的高性能电机,这四台电机加起来的总马力,超过了惊人的1200匹。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曾经售价几千万的超级跑车布加迪威龙,它的最大马力大约是1000匹。
也就是说,现在你花一百多万,就能买到一台在直线加速能力上,能够超越顶级超跑的家用轿车。
它从静止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只需要短短的2秒多一点。
这种感觉已经不能用“推背感”来形容了,更像是在陆地上体验飞机起飞时的瞬间加速,对于那些追求极致驾驶体验的人来说,这种诱惑是传统燃油车在同等价位下根本无法给予的。
其次,它很好地解决了大家对于电动车普遍存在的两个顾虑:充电慢和跑不远。
以前很多人不愿意买电动车,就是觉得充电太麻烦,等上几个小时,还没开多远就又没电了,这种“续航焦虑”劝退了不少人。
极氪001 FR采用了目前行业里最先进的全域800伏高压平台技术。
这个技术听起来很复杂,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这就好比给手机充电,过去大家用的都是慢充,可能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充满,而现在你用上了超级快充,十几分钟就能充一大半电。
应用在汽车上也是一个道理,这个800伏技术让充电变得飞快,官方数据显示,在理想条件下,充电十五分钟,就能增加超过五百公里的续航里程。
这意味着,你可能只需要在服务区停下来喝杯咖啡、上个厕所的功夫,车子就已经补充了足够跑长途的电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让开电动车出远门变得和燃油车一样方便。
再有一点,就是它在操控和稳定性方面的黑科技。
一辆车不能光跑得快,还得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开起来要稳当、安全。
极氪001 FR上有一项叫做ZVC扭矩矢量控制的技术,这个名字听着很专业,但它的效果却非常直观。
简单来说,它能让车辆的四个轮子独立工作,有的可以正着转,有的甚至可以反着转。
这样一来,它就能实现一个非常神奇的功能——“坦克掉头”。
也就是说,这台长度超过五米的大车,可以在原地进行360度旋转,大大减小了转弯半径。
这个功能在遇到狭窄的掉头路段或者停进拥挤的车位时,简直是神器。
此外,它还配备了以前只有在劳斯莱斯这种级别的超豪华车上才会见到的主动式稳定杆等高级底盘技术,作用就是在车辆高速过弯的时候,能有效地抑制车身的侧倾,让车子稳稳地贴在地面上,给人极强的驾驶信心。
这种既灵活又稳定的操控感受,过去是顶级运动型轿车的专属,现在中国品牌也做到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作为底气,极氪这个品牌的定位和形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不再是一个仅仅依靠配置高、价格实惠来吸引顾客的品牌,而是真正开始用技术实力来塑造自己的高端形象。
我们可以看到,极氪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已经稳稳地站在了三十万元以上,而像极氪001 FR和另一款主打豪华舒适的MPV车型极氪009,更是将品牌的价值天花板直接推高到了六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区间。
这种“一款主打极致性能,一款主打顶级豪华”的双旗舰产品布局,和奔驰的S级加GLS、宝马的7系加X7的策略非常相似。
这表明,中国品牌已经不再满足于在中低端市场竞争,而是有信心、有实力去和国际一线豪华品牌在同一个舞台上正面较量。
这种自信也体现在了企业的财务数据上,今年第一季度,极氪的整体毛利率达到了14%,这个数字在普遍还在为盈利发愁的新能源车企中相当亮眼。
这说明它不是在赔本赚吆喝,而是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品牌溢价和利润。
所以现在汽车圈里也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过去是我们的车企想方设法学习模仿国外的豪车,现在反过来了,轮到那些国际大牌买我们的车回去,拆开来研究里面的技术了。
甚至还出现了海外的经销商愿意加价从国内车主手里回购订单的现象,这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款车或者一个品牌的成功,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发展思路的一次重要升级。
大家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单纯依靠低价格的“内卷”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从过去追求“性价比”,到后来强调“质价比”,再到如今迈向以技术为核心的“技价比”的新阶段。
只有坚定地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不断拿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地让品牌向上走,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大变局中,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尊重和地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