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跟发小儿扯淡买车这事,他铁了心要我梭哈电车,说如今的电车那是鸟枪换炮,续航杠杠的,价儿也亲民了,十来万就能整一辆零跑或者比亚迪,不光省俩钢镚儿,智能驾驶也安排得妥妥帖帖。
说实话,听得我差点没把持住,那阵子也试驾了几款电车SUV。
结果,今年开春,我撸了我哥们儿那台大众探岳跑了趟450公里的远途,瞬间醍醐灌顶!
咱先撂开燃油车底蕴深厚,技术老练那套车轱辘话。
就聊聊我溜探岳的真切体悟,兴许你就门儿清我为啥没一头扎进电车的坑里了。
先摆摆探岳让我觉着过得去的点。
我哥们儿那车是2.0T的,高速上我特地抻了抻,110迈往上,脚下稍稍给点劲儿,速度照样蹭蹭蹿。
操控也算顺溜,上手挺快。
而且探岳这车,开起来就俩字——敦实,比同价位的那些个日系车和国产车都皮实。
关车门那瞬间,就能摸到钣金的厚道,声儿听着就踏实,不像有的车,哐当一声,感觉随时要分崩离析。
这么说吧,就是钢板够硬,跑起来稳如老狗!
一路上我哥们儿也跟我叨叨,这车提来最让他舒坦的,就是啥路况都能拿捏,比他之前那辆日系SUV开着有嚼头多了。
现在跑了两万多公里,没撂过挑子,觉着这银子没白花!
当然喽,探岳也有让我觉得膈应的地方。
车机!
说实话,忒难伺候了,捣鼓起来跟便秘似的。
哥们儿也吐槽这茬儿,功能和系统,跟同价位的国货精品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再就是隔音,我觉得还有得捯饬。
也不晓得是不是我耳朵尖,车速一过70,外头的噪音就放肆得很,特别是胎噪,跑快了之后,在车里细声慢语都费劲。
没准儿有人会说,这个价位的车都这德行。
这话我也没法撅回去,我也开过不少二十万上下的车。
但之前玩过一辆别克昂科威Plus,价码差不多,但那车的静谧性真是没得说。
我可不是吹毛求疵,后来我网上冲浪了一圈,不少车主也抱怨探岳的隔音拉胯。
单看车机和隔音这两点,国产电车怕是直接碾压探岳。
可问题是,买车这事,跟相亲一个道理,不能光瞅脸蛋儿啊!
与坊间认知相悖,燃油车的优势,绝不仅仅是情怀牌。
它代表着一种更稳健、更靠谱的出行范式。
当我们一味地把电车视作“明日之星”时,是否忽略了燃油车在基建、使用习惯上的先天优势?
就拿跑长途来说,你开电驴子跑一个试试?
先不说续航焦虑,一路寻摸充电桩,排队补电,那时间成本,直接劝退。
而且,现如今不少地界的充电桩,要么是瘫痪的,要么是功率拉胯,充一次电能让你等到地老天荒。
而燃油车,信手拈来一个加油站,几分钟搞定。
再说说道用车环境。
你蜗居老破小,没固定车位,也没充电桩,你盘一台电车图个啥?
每天猫着腰下班回家,还得盘算着找地儿充电,找到了还得跟人抢,想想都脑壳疼。
燃油车就没这破事,随便找个旮旯儿一杵,第二天早上直接溜之大吉。
当然,我不是要黑电车。
电车在城里通勤,确实省钱,也环保。
但对于那些个经常要跑远路,或者居住环境不方便充电的主儿来说,燃油车依然是更靠谱的归宿。
仅从出货量数据来看,也能窥见一斑。
即便电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但燃油车依旧把持着市场的大头。
这说明,消费者并没有被“电动化”彻底裹挟,大家还是会根据自身的真实需求来掂量。
所以啊,买车这档子事,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只有适不适合自己。
别光听人瞎忽悠,多想想自己的用车场景,自己的算盘,才能淘到最称心的那一款。
就像我,即便也觉得电车挺诱人,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是觉着燃油车更扎实。
说到底,开车是为了图个便利,不是为了给自己添堵。
与其说我选择了燃油车,倒不如说我选择了一种更稳妥、更游刃有余的生活方式。
这种选择,或许不够潮,但足够让人心安。
而这,或许才是眼下芸芸众生选择燃油车的肺腑之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