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诉讼:特斯拉车门把手设计缺陷浅析及全球电动汽车车把手安全审视

(来源:上林下夕)

威斯康星州一辆烧焦的Model S内,五具遗体堆积在前排车门附近,当地警长办公室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些乘客在车辆撞树起火后至少存活了3分钟——足够完成30次标准逃生动作的时间。

一场车祸后,五位乘客在燃烧的特斯拉Model S内无助地敲打着车窗,而车外的目击者却听到呼救声逐渐消失。2024年11月1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郊区,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行驶中突然偏离车道,猛烈撞上树木。碰撞发生后,车辆电池迅速起火,车门却无法从内部打开,五名乘客被困在燃烧的汽车内全部遇难。

一位附近居民在拨打911时称曾听到车内传出呼救声。那一声声绝望的呼叫,成了这些人生命最后时刻令人心碎的证据。这起致命事故引发的诉讼于2025年10月31日正式立案,掀开了全球对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性能的全面审视。

01 五条生命背后的设计缺陷指控

2025年10月31日,鲍尔夫妇的四个子女向威斯康星州戴恩县的州法院提起过失致人死亡诉讼,指控特斯拉Model S的门把手设计缺陷导致他们的父母及其他三名乘客丧生。诉状指出,碰撞导致锂离子电池组故障,电子门系统完全失灵,而本应作为“救命稻草”的机械拉环竟需要后排乘客掀开地毯才能找到。

诉讼文件揭示了残酷的逃生困境:“特斯拉的设计选择造成了一个高度可预见的风险:即在事故中幸存的乘客将被困在燃烧的车辆中。”原告的法律团队在诉状中写道,鲍尔夫人这样的后座乘客“尤其脆弱”,因为后座乘客必须掀起地毯,才能找到一个金属拉环来实现逃生,这种操作是“不直观的”。

威斯康星州的悲剧并非孤例。2024年11月27日,在加州旧金山郊区,一起Cybertruck车祸导致三名年轻乘客殒命,其中包括一名19岁女大学生。诉讼指出,Cybertruck的电子开门按钮因断电彻底失效,隐藏的机械拉杆在混乱中无从寻觅。

即使有路人冒险砸碎车窗救出一人,其余乘客仍因无法脱困葬身火海。

02 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缺陷与安全风险

特斯拉门把手设计的首要问题在于过度依赖电子系统。特斯拉车型(尤其是Cybertruck)的车门开启高度依赖电子按钮或传感器,车辆严重碰撞后一旦断电,这些系统可能失灵。当车辆断电或发生碰撞时,这些依赖电力驱动的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正常弹出,导致驾乘人员无法从外部进入或从内部逃生。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缺陷调查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7日,已收到至少16起关于2021款Model Y外部门把手因12V直流电池电压过低而失效的案例。NHTSA自2018年以来已收到约150起关于特斯拉车门无法打开或存在其他故障的消费者投诉。

第二个问题是机械冗余设计不足且隐蔽。虽然车辆配备了机械解锁装置作为备用,但其位置往往不直观(如Model S后排需掀开地毯,Cybertruck的拉杆藏在门板下方),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找到和操作。特斯拉车内的机械门把手,不同年款车型位置也不同,乘客可能无法及时找到。

第三个问题是救援困难。Cybertruck的不锈钢“外骨骼”和“装甲玻璃”使救援人员难以在车外强行破窗或开门,延误了黄金救援时间。在多起投诉案例中,特斯拉门把手故障导致儿童被反锁在车内,甚至需要救援人员介入或通过破窗方式开启车门。

表1:特斯拉车门把手相关事故及投诉统计

美国诉讼:特斯拉车门把手设计缺陷浅析及全球电动汽车车把手安全审视-有驾

隐藏式门把手的流行,主要源于车企对科技感和低风阻的追求。理论上,平滑的门把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阻。有数据显示,单个隐藏式门把手可以降低约0.003Cd的风阻,四个门合计可降低约0.012Cd的风阻。

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风阻系数每降低0.01Cd,续航里程能够提高10km以上。然而一汽-大众工程师张超表示,大众内部测试数据显示,隐藏式门把手对风阻系数的改善幅度只有0.001到0.002 Cd(对应续航提升约1至3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03 全球监管的不同路径与响应

美国:调查与罚款相结合的方式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于2025年9月对部分特斯拉车型的车门缺陷展开调查,涉及约17.4万辆特斯拉汽车。该机构要求特斯拉在12月10日前提交所有相关车型的设计及故障记录,否则面临每日2.78万美元、最高近1.4亿美元的罚款

NHTSA的调查重点关注Model Y车型的外部把手失效问题,特别是儿童被困车内的事件。该机构表示,调查还将“评估特斯拉为门锁供电的方式以及相关电源的可靠性”。若NHTSA认定这是严重的安全风险,可能会要求特斯拉召回这些车辆。

中国:提前立法防范风险

2025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9月进一步细化条款: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门外把手,要求每个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装置。

新规要求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留有充足的手部操作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这意味着没有灵活操作空间的全隐藏式门把手有望告别市场。新规还要求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确保在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开启。

欧洲与日本:严格的测试标准

欧盟监管机构也就电子门把手的安全风险发出警告,强调无论车辆是否断电,车门都必须保持可从内外开启。欧盟的ECE标准对把手机界强度有明确的测试规程。

日本的JIS规范特别强调儿童误操作的防护。欧洲最大的汽车救援组织德国汽车协会(ADAC)对配备了隐藏式把手的最新车型及其碰撞测试进行了分析,指出问题主要出在电动驱动的门把手上,例如在发生事故或电源故障的情况下,这些门把手可能会卡在车门框架内,使得救援人员无法进入乘客舱以营救乘客。

表2:全球车门把手安全要求对比

美国诉讼:特斯拉车门把手设计缺陷浅析及全球电动汽车车把手安全审视-有驾

04 特斯拉的回应与设计改进计划

面对诉讼和监管压力,特斯拉设计负责人弗朗茨・冯・霍尔茨豪森表示公司将改变门把手的设计。他透露,特斯拉正在研究将目前分离的电子和手动门锁机制整合到一个按钮中,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更直观地操作车门。

“将电子和手动机制合并到一个按钮的想法很有意义,这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方向。”这位在特斯拉工作17年的设计总监承认了现有设计的缺陷。但他未说明是什么原因促使特斯拉考虑重新设计车门把手。

霍尔茨豪森表示,特斯拉正在研究中国市场潜在调整的细节,并已准备好进行必要调整。他承诺:“我们将为此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竞争对手纷纷重新评估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方案。包括Rivian在内的特斯拉竞争对手也在重新考虑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方案。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大众汽车品牌CEO托马斯·谢弗表示:“这些隐藏式门把手固然很好,但操作起来却很糟糕。”他强调,大众收到的客户反馈很明确——功能比外观更重要

05 技术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面对安全隐患,车企正在探索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半隐藏式门把手(常态微露)成为折中选择,兼顾空气动力学与紧急操作便利性。例如大众ID.4采用半隐藏结构设计,外观平整但保留传统把手凹槽,可以用电动按键开启,同时支持上翻应急开启。

部分品牌通过增加门把手加热丝(在-20℃环境下开启率可达96%)、防夹传感器和加密通信系统来提升日常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些车企还探索了增加超级电容备电系统,可在主电源断开后提供短暂的应急电力,确保碰撞后门把手仍能弹出。

大众正探索更多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一是在车门的控制器上加装超级电容,二是在门锁内部集成超级电容,三是在域控制器中增加备用电源。这三种方案都是为了给门锁系统持续供电,确保车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顺利解锁。

汽车零部件厂商ITW依工汽车集团借鉴汽车安全带的惯性锁原理,提出了一种“惯性触发+蓄力弹簧”的机械自启动机制,不再依赖电力驱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装置内部的钢球会因惯性释放弹簧,从而自动弹出并保持门把手的展开状态,确保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发现并执行操作。

中国即将实施的新规可能会成为全球标准的重要参考。新规要求应急拉手必须配有荧光橙色等极其醒目的标识,确保在黑暗或混乱环境中也能被快速发现。同时,外把手必须为救援者预留足够的发力空间。这种对安全性的极致考量,可能影响全球汽车设计趋势。

表3:主要车企门把手设计及安全记录

美国诉讼:特斯拉车门把手设计缺陷浅析及全球电动汽车车把手安全审视-有驾

特斯拉的案例触发了全球监管的连锁反应。从布鲁塞尔到北京,监管机构正一致要求将安全冗余置于科技感之上。大众汽车品牌CEO托马斯·谢弗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的表态代表了这一转向:“这些隐藏式门把手固然很好,但操作起来却很糟糕。功能比外观更重要。”

中国监管部门率先划出安全底线,意味着到2027年,没有灵活操作空间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将告别市场。这场由车门把手引发的安全大考,正成为汽车工业智能化浪潮中的分水岭,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重新审视最基本的安全原则:在任何情况下,生命通道必须畅通无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