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第398批新车申报:问界新M7空间升级,特斯拉Model Y L加长
最近在微信群里刷到工信部又放出一批新车公告,正好赶上“金九银十”前夕,各家车企都憋着劲儿要搞点大动作。师傅说,这波申报有点意思,不光是常规的换代升级,还有些车型看着像是要转型。
先聊聊问界这边。去年年底M9上市那阵子,我表哥还专门跑去试驾,说那内饰做得跟五十万级别没啥区别,两小时订单破万是真的夸张。今年四月的M8也挺猛,大定八千份只用了八分钟,现在月销都两万多了。现在轮到新M7登场了。
外观不用多说,一眼就是问界家族脸谱——圆润封闭格栅、熏黑大灯、贯穿式日行灯,远远看过去很有肌肉范儿。我在停车场瞄过老款,那尺寸已经不小,新款直接加长60mm,还把轴距拉到了3030mm,比之前多了210mm。有群友开玩笑说:“后排能躺平打牌咯。”空间肯定不是问题。
辅助驾驶这块,据销售顺嘴一提,新M7用上了一颗后固态激光雷达和两颗4D毫米波角雷达,搭载华为最新ADS 4.0方案。高速、城区全覆盖智能辅助驾驶,有人私下测过,说市区识别电瓶车比上一代灵敏不少。不过听维修师傅讲,这种高阶智驾系统最好每半年检查一下传感器清洁度,不然雨雪天容易误判障碍物。
三十万价位段里,新M7确实挑不出明显短板。不少朋友关心它底盘舒适性,我去年蹭试驾时感觉悬架偏软,高速路面滤震还不错,但遇坑洼偶尔会有一点弹跳。据小区邻居吐槽,他家老款用了一年后主驾驶座椅皮面磨损略快,不知道这次有没有改进材料配方。
岚图追光L也完成申报。这回彻底换掉现款设计,用上类似梦想家的直瀑式前格栅,看起来豪气不少。我以前觉得岚图FREE+就挺像“假换代”,但追光L据技师透露门环结构用的是2000MPa热成型激光拼焊,还带1500MPa超高强度电池护板——军工级防护那种。他们售后群里有人撞柱子没变形,就是钣金修理费贵得离谱。
动力还是插混路线,不过发动机从1.5T最大功率提升10kW,前后电机分别涨到150kW和230kW。有个老司机分享,他最喜欢魔毯底盘(空气悬架+CDC),开高速的时候过减速带基本没啥颠簸。但冷知识:魔毯系统偶尔需要重置标定,否则会出现左右高度微差异,小毛病而已,大部分人注意不到。
鸿蒙4.0生态互联座舱支持五屏联动,无人机航拍画面能实时流转到中控屏幕,这功能我还真见过一次,是隔壁摄影发烧友演示的。他唯一吐槽的是HUAWEI SOUND 7.1声道音响低频稍弱,但整体沉浸感确实厉害。如果不是行政轿车市场太卷,也许能抢点份额吧?
再翻回特斯拉,今年发布的新Model 3单电机长续航版其实变化不算大。官方数据CLTC续航飙到了830km,可实际上销售自己承认主要靠整备质量降下来——1760kg,比现款轻了六十来公斤。我隔壁楼那个工程师分析原因,说可能把部分副框件材质换成铝合金,加装密封胶条减少风阻,不过实际拆解没人敢保证零件寿命是不是缩水。这事以后慢慢看吧……
还有6座版Model Y L,其实就是原来的七座海外版改成中国市场专供,把长度拉长了一截。有家庭用户反馈第三排坐垫还是短,而且地台偏高,小孩坐久了腿麻。我媳妇试乘时觉得内饰太简陋,没有实体按键调节空调很不方便。而且语音助手不能连续对话,她忍不了这个设定,每次都喊半天才响应一句话……据说很多用户反映这个问题,希望下一次OTA更新能改善下逻辑吧?
至于别克至境世家MPV,那定位直接冲百万去了。“逍遥”平台打造,看细节的话分体式大灯和隆起机盖线条蛮凶悍,比GLB更显侵略性。本地汽修店老板私下聊起,他最关注5260*2023*1835的大尺寸,因为这种宽体设计保养成本一般比普通MPV贵20%左右。另外单/双电机方案其实让一些买家纠结,都花这么多钱干嘛不给标配双电机?不过他补充一句:“302km纯电续航够通勤,要是周末跑省道记得提前查充电桩。”
智能化方面,据Momenta团队技术人员吹牛,他们城市领航功能今年秋季就会上线自动泊车,还计划推900V全域高压平台系列产品,到时候六款智电车型一起铺货,看谁先抢占市场头筹呗……
再来说小鹏X9增程版,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增程路线。据自研工程师爆料,“鲲”超级增程系统纯电脚本可以跑450km(CLTC),而且支持5C超充技术,上班族早晨插一下,中午饭回来就80%满血。一些出租司机主动后轮转向,发现转弯半径只有5.4米,在拥堵路口掉头比同级燃油MPV省事不少。不过维修站提醒,如果AI鹰眼智驾出现误报警,需要及时OTA升级,有时候旧版本识别垃圾桶当障碍物闹乌龙……
日产N6也是首推插混轿车,同源N7之后布局新能源第二步。驱动配置155kW加21.1kWh的大容量锂离子包,有业内人士估算10万元价位做到150公里纯电脚本已经相当难得。他们群里的老司机特别喜欢AI零压云毯座椅,据称晕车概率降低很多,不过实际体验因人而异。有朋友疑惑为什么叫N6不是N7混动版?东风日产营销总监解释,是为了区分动力路线,以免客户混淆配置选项罢了……以后应该还有更多玩法出来吧?
这些车型扎堆亮相之后,经常听汽修厂的小哥唠叨,“现在国产品牌一个劲往智能化、电动化卷,都快把合资逼疯喽。”广汽也开始申报埃安i60,小米SUV估计明年见影,只剩极氪还死磕纯粹路线。不知道几年以后这些增程神教是不是会遍地开花呢?
我昨天去洗爱车的时候碰巧遇到一辆刚提的新问界老哥,他顺嘴抱怨导航地图更新慢,还让我帮忙找附近靠谱贴膜店。这种琐碎烦恼,其实才是真正用起来后的日常生活缩影。不管哪家新势力或传统巨头,到最后都是落脚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