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新势力车企的战报一出,颇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零跑竟能异军突起,问鼎榜首?四万余辆的交付,同比增长竟逾173%?这光景,任谁也得咂摸咂摸滋味。要知道,往常提起新势力,人们念兹在兹的总是“蔚小理”,抑或是“问界”,零跑这名字,总似缺了那么点儿存在感,仿佛总在聚光灯外。
可细忖一番,这结果倒也并非横空出世,全然无迹可寻。零跑的杀手锏,无非是“质价比”这三个字。说白了,就是物美价廉,图个实惠。现如今,大伙儿置办家当,腰包都勒得紧紧的,谁不想用更精打细算的银子,淘换个配置还算说得过去的座驾呢?零跑C系列,连带着近来炙手可热的B10,恰恰拿捏住了这般消费者的痒点。
再看小鹏,亦是虎虎生风,交付三万五千有余,连月突破三万大关,稳居次席。早先三月,它还曾力压理想,夺得魁首。小鹏的胜算,在于其车载智能。坊间常言“智能汽车”,智能驾驶若差强人意,那还配称“智能”二字吗?
理想此番位列探花,三万三千余辆,同比增长三成有余,累计交付亦破百万。然实情是,理想近来着实有些如履薄冰。你看,腾势N9一经面世,便分走不少理想的拥趸。缘何?盖因理想太易于被效颦,被复刻了。你有的我亦有,甚至我能做得更胜一筹,价钱还更亲民,消费者自然便要“另择高枝”了。
小米汽车,堪称车圈的一条“搅局鲶”。起初,众人并不看好,以为小米此举不过是“小儿科”,是来“玩票”的。结果呢?人家单凭一款车型便能月销破万,眼下更是直奔三万而去。这速度,简直是扶摇直上,一日千里。更令人咋舌的是,尚未上市的YU7,已被捧为“特斯拉Model Y的终结者”。你道,这算不算出道即封神?
阿维塔亦值得着墨,交付一万一千余辆,同比增长超乎一倍。这车的外形,当真无可挑剔,科幻感爆棚。再辅以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长安汽车的鼎力加持,想不走俏都难。
然而,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这销量榜单背后,究竟昭示着什么?仅仅是“质价比”的凯歌高奏吗?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当我们下意识地将端倪归结为“消费者愈发精明,更垂青于质价比”时,是否忽略了更为深沉的缘由?譬如,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混战,是否已然趋于白热化?车企们为了求存,不得不殚精竭虑地压低身价,而这又反过来掣肘了它们的利润与研发投入。
再者,消费者果真仅仅是看重“质价比”吗?他们是否亦渴求能够购入更具性格、更富科技底蕴、更具品牌价值的车型呢?若仅是单纯的“低廉”,那汽车行业还有何前途可言?
归根结底,眼下的新能源车企,颇有些像彼时的智能手机。伊始之时,大家都在比拼配置、较量价格,恨不得将所有能塞进去的功能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但后来呢?消费者幡然醒悟,真正紧要的,还是用户体验、品牌调性与差异化竞争。
是以,零跑、小鹏、理想,包括小米与阿维塔,都面临着一桩共同的考题:如何在“质价比”的基石上,构筑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消费者不仅仅因为“便宜”而青睐你,而是因为你的独特价值而属意于你?
仅此一问,便足以管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角逐是何等白热化,未来又潜藏着多少变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