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GIC停工:预售资金监管的“黑洞”


2025年3月,成都绿地GIC中央广场三期项目因预售资金被挪用偿还泸州银行贷款,陷入长期停工,复工时间遥遥无期。这一事件不仅让上千购房者陷入焦虑,也暴露了预售资金监管的严重漏洞。作为曾经的“南二环地标”,绿地GIC的停工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失败,更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监管机制的一次警钟。

绿地GIC停工:预售资金监管的“黑洞”-有驾

监管失职:银行的“双重角色”
泸州银行作为绿地GIC项目的监管银行,本应确保预售资金专款专用,却未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资金被挪用偿还贷款。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购房者的权益。尽管成都市武侯区住建交局多次约谈相关方,但资金归集和复工进展依然不明朗。购房者的无奈与愤怒,折射出监管机制的失效。

绿地GIC停工:预售资金监管的“黑洞”-有驾

购房者的困境:期待与失望的交织
绿地GIC项目自2014年开盘以来,曾创下3小时销售额5.9亿元的纪录,如今却成了“烂尾楼”的代名词。购房者不仅面临无法收房的困境,还要承担租房等额外开支。律师指出,泸州银行未履行监管职责需承担法律责任,但法律的追责能否弥补购房者的损失,仍是未知数。

绿地GIC停工:预售资金监管的“黑洞”-有驾

行业反思:预售资金监管何去何从

绿地GIC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地曝出类似问题。预售资金监管的漏洞,不仅让购房者权益受损,也动摇了市场信心。未来,如何完善监管机制、强化银行责任、保障购房者权益,将成为房地产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从制度上堵住漏洞,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