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聊车时,突然被问到:“如果你现在买新能源车,会选纯电还是增程?”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半年前,我可能会犹豫半天,但今天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妨看看那些把“增程”和“换电”或者“超长纯电续航+超快充”巧妙结合的新产品。它们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用车方式,甚至让一些老牌车企也感到眼前一亮。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吉利汽车不久前推出的豪越R7。这款车定位为增程式紧凑型SUV,车身长度4680mm,搭载1.5L增程器。最让人惊喜的是,它在配置表中明确标注“支持换电”。是的,你没看错,一款增程车,居然还可以换电!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加油和充电来补充能源,还能在具备换电条件的站点,像蔚来车主一样快速更换电池,大幅缩短补能时间。而更吸引人的是,它的售价预计在10万出头,这样的亲民价格让更多消费者可以轻松接触到这项技术。
事实上,增程式电动车一直以来广受喜爱,正是因为它兼具短途用电的经济性和长途用油的安心感。但过去这类车型通常有两个短板:一是纯电续航里程普遍在150-200公里之间,二是充电速度较慢,快充实测往往需要40分钟以上才能补充200公里续航。这在城市通勤中尚可应付,但一旦遇到没有家充桩、或者长途出行的情况,用户就不得不在充电等待和启动燃油增程器之间做出妥协。
而豪越R7通过“可换电”这一设计,恰恰击中了这些痛点。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日常通勤,你可以完全依赖电池,成本极低;偶尔长途出行,若沿途有换电站,几分钟内就能满电出发,连加油的钱都省了;而在充电资源匮乏的地区,增程器则成为最可靠的备选方案。这种灵活的性能组合,不仅拓宽了车辆的使用场景,也进一步减轻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并不是换电领域的“新玩家”。其旗下的枫叶汽车早已布局换电车型,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换电网络。虽然目前吉利的换电站数量和知名度还不及蔚来,但这一步棋无疑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换电模式并非高端车型的专属,它可以更广泛地普及到大众级产品中。
无独有偶,除了吉利的这种“增程+换电”模式,市场上还出现了另一种引人注目的技术方向。例如智己汽车最新推出的LS9,就选择用“大电池+超快充”的方式来升级增程体验。这款车搭载66度大容量电池,纯电续航达到450公里,差不多是许多A级纯电车的水平。同时,它支持800V高压平台快充,充电15分钟即可补充310公里续航。
超长纯电续航配合超快充,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对增程器的依赖。据不少用户反馈,一旦习惯纯电驾驶的平顺和经济,就很难再退回“烧油”的模式。而450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即便在大城市每周通勤,也只需充电一次;跨城高速行驶,连续驾驶四小时左右才需进入服务区休息,利用吃一碗泡面的时间快速补能,之后又可以继续纯电行驶。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纯电续航已经这么长,还要增程器做什么?其实它更像是一份“保险”。在极端天气、充电桩故障或被占用的情况下,增程器可以迅速缓解电力紧张,确保车辆继续安全行驶。这种“纯电为主、燃油为辅”的模式,不仅减轻了车主的里程焦虑,也更符合多数人实际的用车习惯。
从行业层面看,这类技术的涌现,正悄然改变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无论是吉利豪越R7的“增程+换电”,还是智己LS9的“超长纯电续航+超快充”,都体现出车企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它们从“补充用户能量获取体验”的角度出发,打破了过去人们对增程式电动车“充电慢、纯电续航短”的刻板印象。
此外,包括小鹏汽车也在积极筹备纯电续航达430公里的增程车型。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增程技术路线很可能朝着“更长纯电续航、更快补能速度”迈进。这与国家推动快充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方向不谋而合,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实用的选择。
回过头来看,技术路线的进步从来都不是“谁能取代谁”,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用车生活。无论是纯电、增程还是换电,最终能赢得用户认可的,一定是那些真正解决痛点、提升体验的创新。而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中国汽车品牌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尝试,它们正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悄然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