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近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算得上是一份让人“心跳加速”的文件。如果说汽车业曾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那么现在,这张“晴雨表”已经变得像个温度计,早晚都在发烧。表面上看,汽车市场在报废更新和置换政策的带动下有所回暖,但实际上,经销商们正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里“脱层皮”,靠着降价争抢市占率,却难得实惠,形成了标准的“销量涨、收入不涨,收入增、利润不增”式困境——一场声势浩大的空转。甭管你在各地的4S店是大是小,是豪华还是自主品牌,经销商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难。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厂家的杀价游戏把许多传统品牌经销商逼入价格倒挂的深渊:零售价甚至低于购车成本。结果,经销商新车业务大面积亏损,流动资金转不过来,整个流通行业像是一锅快要“煮干”的浓汤。上半年问卷调查回收936份,覆盖大中型集团和一线单店。结果一出,令人无奈又无语——经销商满意度仅有64.7分,相较去年底又打了个“骨折”。核心原因一目了然:多重压力叠加,包括奖励缩水、库存负担加重和财务紧张。如果说以前还能靠厂家“打赏”撑几天,现在则是付出多、回报少,经销商对主机厂的满意度一跌再跌。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新车和二手车业务最让人窝火:目标高到天花板,品牌竞争力却捉襟见肘,考核指标多得让人发愁。厂家对二手车支持力度不够,新车价格不稳定影响二手车业务。售后方面更是风雨飘摇:进场台次持续减少,厂家还给配件任务“加码”,配件价格上天,客户早就“用脚投票”。于是售后业务满意度也直线下降——这是典型的“压力山大”,还带点讽刺色彩。

再说最扎心的数据:仅有30.3%的经销商完成上半年销售目标,七成左右都没“达标”。其中,豪华品牌表现稍好,合资品牌勉强过得去,自主品牌更是喜忧参半。“卖车容易赚钱难”,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经销商有近三成,而超过七成未达百分百的竟高达四成多。这年头,豪华品牌也是打折卖,别人拼命“卷”,谁也没能躲过风暴。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亏损面持续扩大,生存压力“指向危机”。上半年经销商整体亏损率达到52.6%,盈利者只有29.9%,其余基本“保本不保心态”。数据里有趣的一点是: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显然更“抗打”,盈利比例高达42.9%,而传统燃油品牌则沦为大亏队伍,亏损比例竟达到58.6%。换句话说,新能源领域虽然尚未迎来“遍地黄金”,但至少还留有生存希望,而燃油车经销商只能在“预算表上”默默流泪。

新车销售毛利持续为负,售后和金融保险贡献率略有提升,但属于“杯水车薪”。新能源品牌这块,表现相对亮眼,新车毛利居然能翻红,说明市场正在“挤干”油车经销商的最后一点利润,新能源是条希望之路,但终端压力和投资回收期依然长。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金融渗透率下滑成定局,去年高达七成的金融渗透率今年已降至六成出头。银行“收紧钱袋子”,金融产品停售,客户的钱包也“缩水”,直接导致新车贷款需求骤减。这一切让经销商的资金链更紧,“拆东墙补西墙”的本领又得“进修一轮”。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厂家返利政策复杂,名头多,实际落地难。季度考核、模糊返利居多,经销商永远算不清到底能拿多少“真金白银”。只有少数厂家真的全额返现,大多数还要“打折”,或者只能抵提车款,返利周期多在两到三个月甚至更长,这让经销商“等米下锅”,等的都是冷饭。行业建议厂家简化返利、缩短周期、取消“限定条件”,让经销商至少能在月度里拿到应得利润。

最根本的挑战还是价格倒挂:超过七成经销商都有此症,四成倒挂幅度超过15%。资金压力巨大,传统燃油品牌新车业务全线亏损,新能源也不轻松,压力主要集中在售后和投资回收周期。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展望未来,经销商信心并不高。半数认为全年销量微增或持平,减少的比例较去年有所增加。这个行业,仿佛在“风雨兼程”中等待新的转机:到底是依靠市场自愈,还是终将被整合出局,谁都没有答案。

这一切,或许只是汽车行业的新常态。曾经辉煌的“车市黄金时代”已然远去,如今经销商们能做的,就是祈祷“熬得住”,盼望下一轮春天的到来——而这一切,显然不靠降价和返利就能解决。市场的秘密,就藏在经销商每日进出的数字之间。

上半年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盈利难,新能源表现较好-有驾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