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无证的摩托,与后来考驾照的日子
黄昏时分,村口老槐树下飘来阵阵笑声。几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围坐在一起,聊着他们年轻时的疯狂。二十多年前,驾照是什么? 根本没人放在心上。
那时候,他们骑着一辆破摩托就敢闯天下。几十上百公里的路程,说走就走。风声在耳边呼啸,尘土在身后飞扬。没有导航,靠着路牌和问路;没有保险,全凭一腔孤勇。油箱加满就是最大的安全感,后座载着兄弟就是全部的行李。
有个大叔笑着说,当年他骑着摩托车去邻县见女朋友。半夜出发,清晨到达。一百多公里坑洼土路,到地方时整个人都快散架了。但看到姑娘惊讶又心疼的表情,觉得一切都值了。现在想想都后怕——那段路有三个急弯,旁边就是深沟。
另一个接过话头:记得那年我们去省城进货吗?三辆摩托车,六个人。回来时遇上大雨,浑身湿透。在路边小店躲雨,老板问:“你们这胆子也太大了。”我们笑着回答:“年轻嘛。”
是啊,年轻。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也意味着对规则的漠视。那时候的乡村公路,很少见到交警。偶尔遇到检查,绕道而行就是。大家心照不宣地维持着这种“自由”,直到某一天,一切都变了。
大概在千禧年前后,交规越来越严。无证驾驶的罚款从几十涨到几百,再后来可能要拘留。大叔们开始意识到——这条路,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
“总不能一辈子当‘法外狂徒’吧。”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大家都笑了。笑声里有些无奈,也有些释然。
于是,这帮曾经在乡间公路上呼啸而过的“骑士”,相约走进了驾校。理论考试让他们头疼——那些交通标志,以前都是靠猜的。倒车入库更是噩梦,比在田埂上掉头难多了。
最有趣的是路考。习惯了野路子的他们,总改不掉那些小动作:单手扶把、不看后视镜、停车不拉手刹……教练气得直拍大腿:“你们这技术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但他们终究考过了。拿到驾照那天,几个人特意去饭店喝了顿酒。举杯时,有人说:“以后咱们就是有证的人了。”语气里,竟有几分骄傲。
如今,大叔们都开上了汽车。摩托车还在,只是偶尔骑去镇上买点东西。车里放着驾照,每年按时审验。他们成了路上最守规矩的司机——因为太清楚,自由与责任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个骑摩托见女友的大叔,后来娶了那个姑娘。现在他开车送女儿去县城上学,总会叮嘱她:“以后考了驾照再开车,别学爸爸当年。”
夕阳西下,大叔们各自回家。发动汽车时,都会系好安全带。后视镜里,仿佛还能看到那个骑着破摩托的年轻自己,正对着他们挥手告别。
从无证到有证,从冒险到安稳。这是一代人的成长,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那些放肆的青春没有消失,只是化作了更绵长的守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