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过朋友那台ES300h之后,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佛系驾驶"。方向盘在手里轻轻一转,车身就像飘在棉花上一样滑出去,油门踩到底也没听见发动机嘶吼。副驾驶的老婆突然冒出一句:"这车咋跟咱家电瓶车似的?"我俩对视一眼,突然笑出了声——谁能想到,四十万的豪车开起来居然像无声的扫地机器人?
一、温柔的"公路闪电"真那么慢?
"动力弱鸡"是网上给ES贴得最牢的标签。去年冬天在杭州高架上,我开着新提的宝石蓝ES300h等红绿灯,旁边停着辆改装思域。绿灯亮起瞬间,思域车主挑衅地轰了两脚空油,我默默把脚从油门挪到刹车——倒不是怂,实在是看透了这车的脾气。混动系统启动时确实像被封印了马力,但时速过了40公里,电机和2.5L自吸发动机配合起来,超车时还真没掉过链子。
苏州的刘先生开了三年ES200,他说得实在:"带着全家老小,难不成要跟人飙车?"他给我算了笔账:每天往返工业园区40公里,92号油每升省1块钱,三年省下的油钱够全家去三亚玩一趟。这让我想起那位从常州自驾到千岛湖的车主,ES300h全程油耗4.9L,到加油站时工作人员盯着仪表盘看了三遍才相信这不是电动车。
二、静谧空间里的"交响乐团"
关上车门的瞬间,高架桥的喧嚣像被按了静音键。杭州的李女士在钱江新城上班,她说每天最享受的就是堵车时的独处时光:"座椅通风打开,马克莱文森音响放着轻音乐,堵车都变成了SPA时间。"不过这份宁静也有代价,下雨天车顶的雨滴声特别清脆,有位东北车主吐槽:"暴雨天开车以为车顶装了架子鼓。"
说到内饰,4S店的销售小哥揭秘了个细节:中控台上的缝线都是日本匠人手工缝制,误差不超过0.3毫米。南京的王先生为此专门买了套白手套,"不是矫情,是真怕指甲划伤那个哑光木纹饰板"。不过副驾驶前那块塑料饰板成了众矢之的,广州的赵小姐用错清洁剂,现在上面永远留着道若隐若现的划痕。
三、4S店最"恨"的车主群体
免费保养政策让4S店销售直摇头:"这群车主比出租车司机还会算账。"北京的陈先生开了五年只花过玻璃水钱,4S店想推销延保被他一句怼回去:"等你们把雨刮器异响修好了再说。"不过也有意外收获,郑州的张女士发现个隐藏福利——每次保养完都能顺走两瓶玻璃水,"攒了三年够擦半年窗户"。
二手车商提起ES又爱又恨。上海的黄老板收过台三年车龄的300h,原车主连座椅塑料膜都没撕。本以为能赚笔大的,结果检测发现天窗胶条老化要换,最后利润还没隔壁收宝马的零头多。"这车太抗造了,我们都没饭吃。"他苦笑着给我递了根华子。
四、选择困难症患者的终极答案
说到底,ES就像碗温吞的阳春面。你要麻辣火锅的刺激?它给不了。但寒冬深夜回家,那口热汤入喉的熨帖,又是其他车型替代不了的。杭州那位女车主说得妙:"开宝马像穿高跟鞋,气场全开但累脚;开ES像踩云朵鞋,走到哪都自在。"
有位老司机总结得很到位:买这车的人分两种,一种是真懂自己想要什么,另一种是假装懂。我倒觉得不必纠结,车库里停着ES的车主,大概率还藏着辆公路自行车或者无人机——速度与激情,早就在别处释放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