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安全魔术:57亿研发打不开一扇车门

#美女#

小米汽车的安全魔术:57亿研发打不开一扇车门

成都街头那辆烧成空架的小米SU7,最后是被拖车拉走的。救援人员试了所有办法,那扇隐藏式车门像被焊死一样纹丝不动。

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二起了。同样的SU7,同样的隐藏式门把手,同样的打不开车门。

雷军站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聚光灯下,身后大屏幕滚动着57.9亿元的研发投入数字。他刚刚宣布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40万辆,然后话锋一转,突然提高音量呼吁“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

台下掌声明显顿了一下。就在他发言三天前,成都那辆SU7在凌晨失控撞向绿化带,翻滚至对向车道后起火。现场目击者说,救援人员用拳头砸、用石头撬,车门就是打不开。

要我说,这57亿的研发预算,演的根本不是科技突破,而是一场关于“安全”的魔术。一边是情绪识别的AI控车,一边是救援人员用石头也撬不开的生命通道;一边是1800人的智能驾驶团队,一边是两起事故中都没能打开的隐藏式车门。

小米SU7采用的无机械式外把手设计,简直是把用户安全当儿戏。行业惯例是,隐藏式门把手必须配备双重安全冗余,确保断电情况下能够通过机械式拉手开门。但小米偏偏把这个最关键的安全设计给“优化”掉了。

小米汽车的安全魔术:57亿研发打不开一扇车门-有驾

业内人士透露,若不考虑安全冗余设计,隐藏式门把手的成本将明显下降。正常为了能够实现断电情况的安全开门,隐藏式门把手成本较机械式更高,但也不会高太多。小米这是把该花的安全成本,省进了自己的利润里。

更讽刺的是,就在2025年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被明确禁止,车门把手必须具备特定的手部操作空间和机械释放功能。

这纸规定,简直是为小米量身定做。

雷军的微博动态始终沿着既定的“宣传轨道”推进,对安全事故只字不提。他详细介绍了端侧AI模型的功能,“不用联网就能通过情绪识别实现语音控车”。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在“车门打不开”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浙江日报》率先发声,发布评论《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文章犀利指出:“公众还没等到企业对安全问题的清晰回复,先听到的却是打击黑公关的呼吁,这情形难免有些怪异。”

小米汽车的安全魔术:57亿研发打不开一扇车门-有驾

胡锡进随即转发并附上观点:“在SU7新事故的敏感时刻,用‘黑公关’这种激烈词汇,很容易让公众觉得小米在反呛批评。”

央视新闻随后发文,一方面肯定“小米等北京车企为汽车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强调“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对每一起事故都承担好应尽的责任”。

这被看作官方在肯定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对其安全责任提出明确要求。

57亿的研发投入,换不来一声事故中清脆的开门声。这到底是科技的进步,还是对安全底线的背叛?当你在深夜坐进那辆号称“智能奢华”的小米SU7时,不妨想想:你买的到底是未来出行工具,还是一张通往未知风险的入场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