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厂百天交付2万台,领克900用赛事成绩证明自己
8月中旬那会儿,成都这边刚下过一场大雨,我在朋友开的修理铺蹭空调。隔壁小李提了辆新车来保养,说是刚满100天的领克900,听说厂家还专门搞了个庆典。你别说,这事在咱们圈子里也算稀罕:上市才三个月出头,就能把交付量干到两万台,还不是啥便宜货——主销那款2.0T Ultra版据说占了六成多,而且不少原本开BBA的也换过来了。
小李喝着茶跟我念叨,他选这车其实挺犹豫,“35万往上,全尺寸SUV,以前总觉得得买老外牌子才有面。”但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发现,那些所谓豪华品牌智能化做得一般,新势力吧,又怕底盘不扎实。他媳妇看重空间和安全,小孩又爱折腾长途,一家人就奔着“全能”去挑。
群里有个师傅吹牛,说他给世运会做接驳司机的时候,开的就是领克900。“运动员队伍一窝蜂上来,一点不挤。”他说第三排坐起来不像以前那些大SUV那么局促,“跑一天路腰都没酸”。5240毫米的大块头,但拐弯却比自家老帕萨特还灵活——后轮带转向嘛,这功能以前真没咋见过。还有加热按摩座椅、舱内6平米多空间……孩子睡觉都能伸直腿。这种细节,也难怪国际嘉宾夸它舒适。
不过,有意思的是,小李吐槽最多的竟然是那个电动拖车钩。“买之前以为用不上,现在倒好,每次露营非要挂自行车架,还真派上用场。”他老婆反而更关心空气质量,说什么母婴级认证,不知道真假,但确实夏天暴晒后再进车厢,没有塑料味儿。
维修圈传闻这个车型零故障率高,其实背后还是工厂靠谱。我有亲戚在成都基地干检测,据他说焊接自动化快100%了,有时候螺丝松紧误差都要卡到0.02毫米以内。有次试装时他们拿撞击吓唬新人:国内第一次双百时速连环碰撞,他们居然敢直接让第三排坐假人模拟乘客。“360度钢壳堡垒”,气囊也是12个全覆盖,包括头胸一体式那种——修理师傅感慨一句:“现在国产整得比合资还讲究。”
智能驾驶部分我没体验太深,不过听销售顺嘴提起,这套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组合,在市区NOA(导航辅助)已经落地。他们说世运会期间,经常遇到临时管制或者乱停车,它自己避障跟随,人不用一直踩刹车盯路。年底还要升级什么VLM模型,到时候再看看实际效果呗。不过老司机提醒一句,高阶智驾虽好,该留神还是得留神,上回群友有人高速误操作,把手离方向盘太久,被警报吓了一跳……
对比老款车型,还有一个冷门配置容易被忽略,就是那个天地门设计,两侧电动滑移,加180°旋转座椅。有次邻居搬家借他的车,用来拉大件家具,比普通SUV方便不少。这些东西日常看似鸡肋,其实关键时候省心。不信你问问那些带娃家庭,要不要这种“第三排不将就”的体验?
至于市场数据,我倒觉得最说明问题的是增换购比例。据销售透露,90%以上都是原本就有不错车辆基础的人,再往细分一点,将近四成来自BBA用户。他们图啥?其实就是既想要传统机械素质,又贪新势力那股科技劲儿。这几年中国品牌越来越卷,从性价比卷到了价值层面,有技术、有标准、还能撑场面——尤其是在国际赛事这种舞台上一亮相,不服不行。
最后插句题外话,上周二手市场溜达了一圈,看见已经有人开始收二手领克900了。一哥们笑称:“谁早买谁享受福利,新系统升级可免费推送。” 当然啦,大多数人还是关心油耗和保养费用。据技师讲混动系统虽然复杂,但目前返修率低,只是建议每年最好去4S查查软件版本更新,不然偶尔可能出现娱乐系统卡顿的小毛病(毕竟芯片算力强归强,也怕APP臃肿)。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