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血泪史提醒大家:普通老百姓买车,真的别为了面子上的豪华车,选择实用省钱才是明智之举

用我的血泪史提醒大家:普通老百姓买车,真的别为了面子上的豪华车,选择实用省钱才是明智之举

去年年底,朋友小李在微信上发了个朋友圈。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张宝马3系的照片,配上偶像车几个字。搞得像新车上市上市一样,巧了,他的朋友圈刷屏3天,生意都没人理他。我打趣说:你这是被车迷洗脑了吧,宝马又不比混合动力PHEV差。他苦笑:其实也算,毕竟买车还得考虑用车成本和真实感受。

用我的血泪史提醒大家:普通老百姓买车,真的别为了面子上的豪华车,选择实用省钱才是明智之举-有驾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突然想到自己那段血泪史。大概是2018年,有天我去4S店转悠。那会儿在考虑换车,目标就是中级SUV。上下拼凑了几天资料,最终锁定了奥迪Q5和奔驰GLB。Q5那会搞促销,优惠力度不错,买下来大概34万落地。可是老婆推我一句:奥迪太老气,没新意。我心里一动,又去看奔驰。那时,GLB的大连屏科技感满满,又带点豪华的氛围,最关键是奔驰的标,看上去就有面子。

于是,我一拍板,没多想就下了单。记得签票那天,销售笑呵呵:算下来不到36万。我拆着钱包开玩笑:车标贵啊。说得轻松,但心里还是觉得提了个豪车回家。

开了两年多,我才意识到当时的决定其实挺荒唐。刚买那会,我觉得人都说买车图个面子,我脑袋一热,就买了辆面子货。实际上,加上个保养、油费、保险,去年我算了下,差不多亏了24万。你说,我一开始觉得面子值,那车还能保值点吗?五年后,估算下来最高也就10万,要不是折腾卖掉,别说亏钱,基本打水漂了。

用我的血泪史提醒大家:普通老百姓买车,真的别为了面子上的豪华车,选择实用省钱才是明智之举-有驾

这还没包括我平时养车的花费。比如去4S店保养,一次刹车片换掉,差不多2000块左右,三年的车,光这个就得6次,折算下来要不少钱。油费也是一大账,平均每百公里消耗8升油,现在估算在7块左右,算一下,开个1万公里,大约能花掉560块油费。年年这样,加上折旧、保险、保养,觉得真没必要偏偏为了面子搞得这么豪华。一开始是不是觉得买个好点的车,体面点?可是事实证明,真正让人心里觉得踏实的,是用车的实用度。

九成的人买车,最终都可能像我一样亏得惨。尤其是在二线城市,豪华车虽有炫耀价值,但二手市场只剩下一堆烂铁。我听说,有人交易二手豪车,最多也就给四五成的回账。而且,豪车的维护成本极高,比如高档轮胎,一次就要个3000左右,保养也比普通车贵得多。这些隐形的肉,谁会在乎?

也得承认,刚开始看车的时候,我还真没深想。只有当我翻开那堆旧票据,心里才开始打鼓。别的朋友笑我:你这买车纯粹是虚荣心在作祟。买豪车,有时候像一种跟风行为,会让自己觉得很有面子。可真到了后头,面子这个事儿,有没想过?其实真的是镜中花水中月,虚幻得很。

讲了这么多,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曾经被车标洗脑?或者觉得只要车好看,品质一样可以忽略?我觉得其实不光是我一个人迷失在这条路上。也许,心里都藏着开豪车是一种身份象征的念头。我们是不是该换个角度去看:实用、省钱、低维护,才是真正适合普通人的生存法则?

用我的血泪史提醒大家:普通老百姓买车,真的别为了面子上的豪华车,选择实用省钱才是明智之举-有驾

对了,要不要猜猜我后来怎么想的?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钱还能花在更值得的地方。家里装修,带孩子上学,或者攒点存款万一哪天翻车了,也能缓一缓压力。

我也理解,有人觉得车子不能只用来代步,得漂亮得养眼。这个我赞同的一点,但就算是豪华车,也不是越贵越牛。我家邻居王叔,他两年前花了个50万买辆豪车,开到折腾折腾,也就剩两成值。还好他心里明白,花钱买面子,早晚亏光。

也许,这个世界就这样——很多事都得权衡取舍。我自己现在看车,特别审慎。别跟我说买个豪车保值,我都当笑话听。买车还得考虑到用车环境、油耗、安全性、维修便利,这些说白了,才最实在。

用我的血泪史提醒大家:普通老百姓买车,真的别为了面子上的豪华车,选择实用省钱才是明智之举-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有没有发现,豪车的门槛越来越低?在某些城市,20万左右就能买到‘面子’十足的二手车。这个消费环境,真的在悄悄改变我们的认知。你觉得,这会引导一大批面子党变得理智一些吧?还是会激发更多折腾欲望?嗯,八成都得看个人心态。

我还在琢磨,下一辆车到底要不要考虑那个实用主义方案。比如一辆飞度,价格实惠,油耗低,维护方便。实际用车经验告诉我,便宜的车在城市里,反而能省心省钱。而且,换车的频率也比豪车高,折旧更慢。

你们怎么想?是不是买车,真得要理性点,不然到头来,亏得只剩车子和钱包?还是说,偶尔 luxo 一把,也不是坏事。反正,生活哪有那么多必须,多点小确幸其实也挺好。

用我的血泪史提醒大家:普通老百姓买车,真的别为了面子上的豪华车,选择实用省钱才是明智之举-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