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10万都卖不动,这些SUV到底怎么了?
中国车市现在就像个菜市场,什么车都有,但有些车,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是个悲剧。凯迪拉克锐歌、红旗HS7、雪佛兰开拓者、荣威RX9、蔚来ES7——这五款中大型SUV,上个月加起来卖了不到100台,最惨的蔚来ES7甚至只卖了1台。车企们急得跳脚,降价、改款、加配置,可消费者就是不买账。
这些车真的那么差吗?未必。凯迪拉克锐歌动力强、静谧性好,红旗HS7配置比汉兰达还高,雪佛兰开拓者甚至降到16万了,可销量依然惨淡。问题出在哪?不是车不行,而是车企从一开始就没搞明白:消费者到底要什么?
中国消费者买车,早就不是“有四个轮子能跑就行”的年代了。品牌、口碑、保值率、售后,甚至车标长什么样,都能决定一款车的生死。凯迪拉克锐歌续航不差,可消费者一算账,30万买它,不如加点钱上BBA;红旗HS7动力澎湃,可“官车”形象太重,年轻人不感冒;雪佛兰开拓者性价比高,但品牌都快被市场遗忘了,谁还愿意赌一把?
更讽刺的是,有些车企明明知道问题在哪,却死活不改。蔚来ES7定价40多万,续航却只有485公里,消费者用脚投票,上个月只卖1台,可蔚来依然死扛不降价。是骨气还是固执?或许车企觉得降价就是认输,可市场从来不同情倔强,只认结果。
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车市的残酷现实——品牌溢价远比产品力重要。BBA的车再贵也有人买,二线豪华品牌降价到骨折依然无人问津。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哪些车开出去有面子,哪些车开三年亏一半。车企如果还活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幻想里,那销量只会越来越凉。
当然,也不是所有冷门车都没机会。理想ONE当初没人看好,现在月销过万;比亚迪汉刚上市时被嘲“土”,如今成了国产高端轿车的标杆。它们的成功证明了一点:消费者要的不是堆配置,而是真正解决痛点的产品。续航焦虑?给你增程式;设计老气?直接颠覆传统。
所以,车企别光顾着降价了,先想想自己的车到底为谁而造。如果连目标用户都搞不清,那再大的优惠,也救不了惨淡的销量。市场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