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河内最热闹的十字路口,数着呼啸而过的摩托车,你会以为自己误入了本田的展览会。那些闪着新漆的日本车像鱼群一样游过街道,而角落里偶尔出现的中国品牌,就像混进鱼群的小虾米。可谁能想到,二十年前这里完全是中国车的天下呢?
2003年的越南街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重庆生产的摩托车像洪水一样涌进这个国家,它们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日本车要卖两万块的时候,中国车只要三分之一的价格。那时候中国工厂离越南近得像邻居,早上生产的摩托车下午就能出现在河内的店铺里。可好景不长,中国厂商开始了一场奇怪的价格大战。
最疯狂的时候,七十多家中国企业挤在越南卖摩托车。他们像菜市场抢摊位的小贩,拼命压低价格吸引顾客。一台车的利润最后只剩下吃碗河粉的钱,有些老板甚至亏本也要卖。为了省钱,有些工厂开始用薄得像纸的钢材,发动机里塞进二手零件。越南修车师傅那时候最怕听到中国摩托车的引擎声,因为意味着又要忙一整天。
日本厂商却悄悄做着完全相反的事。本田在越南每个村子都安排了维修师傅,这些蓝衣服的技师骑着摩托车到处跑,比救护车还快。他们推出的低价车型虽然贵一点,但敢保证十年不用大修。越南人慢慢发现,多花点钱买日本车,反而能省下更多修车钱。
现在越南人提起中国摩托车,就像说起一个不靠谱的前任。有位开了十五年杂货店的老板说:"2006年我买了辆中国车,结果三个月就散架了。后来换了本田,现在还能骑着去进货。"数据显示,如今本田占据越南四分之三的市场,而中国车加起来还不到5%。
电动车时代到来时,中国品牌以为能重新开始。雅迪和绿源带着新车来到越南,头两年确实卖得不错。但日本企业很快推出30秒换电池的新车型,越南本地品牌也靠政府补贴抢走不少生意。修车行的老师傅说,现在年轻人买中国电动车就像在抽奖,有人用着不错,但更多人抱怨电池像漏水的篮子。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制造在越南总是差口气?最实在的回答是:不是我们做不好,而是有些人太着急。把"便宜"当成唯一的卖点,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看看现在越南街头的车流,那些闪亮的日本车在提醒我们:质量才是最好的广告。这次电动车的故事,会不会重蹈摩托车的覆辙呢?你身边有用过越南进口商品的朋友吗,他们的体验是不是也这么有意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