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挂着本田品牌,12800 元起售还标配 ABS 和 TCS,190 排量落地控制在 1.5 万元内,五羊本田 NSP190 刚亮相时明明赚足眼球,可如今销量和热度却一路走低。这样的 “好牌打烂”,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本田的品牌光环,真的能掩盖产品力的不足吗?今天我们不吹不黑,只凭事实拆解这款车的困境,也给打算买车的摩友一份实在参考。
NSP190 的第一个坎,出在定位和设计上。它总想 “两边讨好”,外观介于仿赛和街车之间,既没有纯街车的利落,也没有仿赛的战斗感。喜欢街车的摩友,要么选纯粹的运动街车,要么偏爱复古款,对这种 “半吊子” 设计不买账;想买仿赛的人,转头就能看到国产一众高颜值车型,比如春风 250SR 的流线型、无极 250RR 的犀利感,对比之下 NSP190 更像个 “四不像”。连目标用户都抓不准,销量怎么能上去?
再看核心技术,这也是 NSP190 最受争议的地方。它用的还是本田 190 平台的风冷两气门发动机,虽说 “皮实省油” 是老优点,但技术架构早就跟不上现在的节奏了。现在不少国产 150 排量车型都用上了水冷发动机,动力输出比它更强劲,骑行体验也更稳定。更关键的是,190 排量刚好卡在购置税征收线以上,买它还得额外多花一笔购置税,原本 1.5 万内落地的性价比优势,一下就打了折扣。本田在入门级动力平台上的 “慢半拍”,让这款车从根上就少了竞争力。
配置和定价的搭配,也没让消费者感受到诚意。基础版 NSP190 装的是高清负显液晶仪表,想要全彩 TFT 仪表、智能解锁、NFC 钥匙这些实用配置,就得选 13680 元的 PRO 版。可多花 880 元换来的配置,在同价位国产车型上早就成了 “标配”—— 有些国产 1.5 万左右的车,不仅有全彩仪表,还带手机互联、胎压监测,甚至动力更强。这样一对比,NSP190 的配置显得既保守又没吸引力,消费者自然会算这笔 “性价比账”。
当下 12 万元的摩托车市场,早就成了国产车型的 “主战场”,NSP190 想在里面突围太难了。春风 250SR、无极 250RR、钱江赛 250、赛科龙 RC250…… 这些车型要么设计更对年轻人胃口,要么排量更大、动力更强,要么配置堆得更足。很多摩友本来预算就卡在这个区间,发现多花一两千就能买到排量更大、配置更全的国产车,谁还会执着于一款 “老技术” 的本田?市场内卷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选择。
有人说 “本田标值五千”,可 NSP190 的困境证明,品牌光环再亮,也填不满产品力的坑。同样是本田 190 平台的 190TR,就因为精准抓住了复古街车的需求,销量一直很稳。反观 NSP190,五羊本田似乎陷入了 “改款只改皮毛、卖不动就降价、降完价更没口碑” 的循环,说到底还是没摸透现在摩友的真实需求 —— 大家要的不是 “本田标 + 老技术” 的组合,而是 “品牌可靠 + 产品能打” 的实在。
想要打破现在的僵局,本田得先放下 “老平台依赖”,尽快更新 190 系列的动力系统,不管是升级成 150 水冷还是 250 新平台,至少要跟上市场的技术节奏。产品定位别再 “模糊跨界”,是做运动仿赛就把颜值和操控拉满,是做实用街车就把舒适性和配置给足,清晰的定位才能抓住精准用户。最后,定价策略也得更灵活,面对国产车型的冲击,只有让消费者感受到 “买本田不亏”,才能重新赢回信任。
从 NSP190 的遭遇里,其实能看到整个摩托车行业的变化:过去靠品牌就能 “躺赢” 的时代早就过了,现在的消费者更懂车,也更看重 “综合价值”。对传统车企来说,不跟上技术迭代的速度,不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再强的品牌也会慢慢失去吸引力;对摩友来说,选车时与其盯着 “品牌标签”,不如多对比配置、性能和价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在 12 万元预算选摩托车,会优先考虑本田这样的传统品牌,还是配置更亮眼的国产品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给其他摩友多份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