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3点,沪昆高速某路段,一辆白色SUV爆胎后斜插在快车道。两名男子下车直奔后备箱,埋头翻找三角警示牌。阳光刺眼,车流从他们身侧呼啸而过。
8分钟后,一辆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的黑色轿车以100公里时速径直撞上SUV——金属撕裂声炸响,后备箱瞬间凹陷,两人被撞飞十余米,当场死亡。后车行车记录仪显示:撞击前5秒,系统曾发出一次“请接管方向盘”的警报,但车主正低头拿矿泉水瓶。
爆胎处置:生死就在一念间
致命错误叠加
现场照片触目惊心:SUV后备箱敞开,千斤顶和工具箱散落一地,唯独不见三角警示牌。交警事后勘验发现,该车警示牌其实卡在备胎夹层中,需拆卸螺丝才能取出。“他们完全搞反了优先级,”高速救援队老张摇头,“爆胎后第一件事不是找工具,而是保命!”
教科书式操作缺失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高速故障车必须立即靠右停入应急车道;无法移动时,人员需秒撤至护栏外,再报警求助。而本案中,车辆停在最左侧快车道,两人滞留路面长达8分钟。“哪怕把警示牌扔到车后50米,都能争取到关键缓冲时间。”交警在通报中扼腕。
爆胎自救黄金法则
紧握方向:爆胎瞬间车身会猛偏,双手必须扣死方向盘对抗冲击;
点刹降速:连踩刹车必翻车,只能间歇轻踩制动;
撤人再报警:停稳后全员立刻翻越护栏,在安全处拨打110。
智驾系统:辅助不是“替死鬼”
接管警报成了摆设
后车车主李某事后哭诉:“销售说这车能自动避障,平时过弯都不用我动手!”然而数据打脸:事发前系统识别到故障车,但因其未打双闪且车身斜停,算法判定为“静止路障”而非“事故车辆”。更关键的是,李某的手脱离方向盘已达2分钟——这直接违反了公安部“智驾需全程手握方向盘”的警示。
责任链如何切割?
驾驶人:现行法规明确,辅助驾驶状态下肇事,驾驶员仍是第一责任人。李某未及时接管车辆,涉嫌交通肇事罪;
车企:若调查证实系统存在漏判(如未识别斜停车辆),厂商需承担产品缺陷责任;
前车人员:未放置警示标志、未撤离,对二次事故负有次要责任。
宣传误导埋下祸根
“现在车企把ACC自适应巡航吹成‘L2.999级自动驾驶’,害人不浅!”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余逸飞指出。今年4月,中汽协已紧急叫停“自动”“无人”等营销话术,但仍有4S店销售口头承诺“可脱手驾驶”。
三方困局:谁该为悲剧买单?
数据黑箱难题
“责任划分卡在数据真实性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研究员郭妍妍直言。当前智驾事故的行驶数据只存储在车企后台,缺乏第三方监管。去年某车企就被曝篡改“系统报警次数”。深圳已试点要求智驾车加装数据存证设备,但全国推广仍需时日。
驾培体系掉队
驾校课程仍停留在“换胎要放砖头”的原始阶段。对比德国:考驾照必须掌握“智驾失灵五步处置法”,包括强掰方向盘脱离系统控制的技巧。我国74%的驾驶人甚至分不清L2(辅助)和L3(有条件自动)的区别。
应急意识集体缺失
今年高速交警排查发现:23%的车辆三角牌放在难以取用的位置;高速爆胎后,仅12%的人会立即撤离。更讽刺的是——某电商平台“辅助驾驶脱手神器”月销竟超2000件。
明天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给驾驶人的生死签
双手永远比芯片可靠!开启智驾后,右脚必须悬在刹车上方,眼睛紧盯前方。尤其遇到斜停车辆、道路施工等复杂场景,立即人工接管。
车企不能再打擦边球
深圳已强制要求智驾车辆在方向盘加装电容感应器,脱手超过10秒就强制降速。专家呼吁全国推广该措施,并建立智驾数据国家云平台。
三角牌应该放在哪儿?
交警给出保命答案:副驾驶手套箱!别塞后备箱底层。遇爆胎时若无法移车,宁可不要警示牌也要先跑离车道。
这场悲剧里没有赢家——前车用生命为应急无知买单,后车因过度信任技术面临刑责,车企则陷入信任危机。当你在高速上低头捡手机的3秒钟,死神正在冲刺。
你有检查过三角牌位置吗?是否曾过度依赖智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每一条真实故事都是救命教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