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滞销”窘境!现在的中国人,怎么就不信服工匠精神了

消费者为何青睐日系车

我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买车的时候,二话不说就选了日系车。主要就是看中它省油、耐用、不出问题,而且身边亲戚朋友也都开这个牌子的车,大家一提到“工匠精神”,就觉得这是质量好的代名词。

日系车“滞销”窘境!现在的中国人,怎么就不信服工匠精神了-有驾

日系车在中国遇冷

到了2025年啊,这市场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神话”这个东西突然就不那么吸引人了,日系车在中国也越来越不好卖了。

这可不是我三心二意,实在是看着它们一点一点地把自己以前积攒下来的信任给耗光了。

日产在武汉的那个工厂要关掉的消息一出来的时候,我当时真是挺意外的。你想想,这么个投资上百亿、一年能造30万辆车的大厂,才不到三年就关门了?说白了,就是因为电动车卖不动啊。那个主打的ARIYA,一年才产不到1万辆,连十分之一的产能都没达到呢。

日系车“滞销”窘境!现在的中国人,怎么就不信服工匠精神了-有驾

日系车集体“滑坡”:慢了、乱了、砸了!

哎,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别现象呢,结果发现这是整个日系品牌的“集体滑坡”。本田直接关了两家工厂,丰田在中国的销量也掉下来了。看看数据,真让人扎心啊!2024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剩下10.3%,而咱们国产车已经快占到70%了。

为啥卖不动啊?就一个字——“慢”。

我都开始琢磨800V快充和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了,日系车还在推“油电混动才是王道”,还一直夸他们的e-POWER技术多牛。结果呢?连绿牌都没你的份儿。

日产三年才推出两款电动车?这怎么跟一年能出十款新车的比亚迪比啊?“反应慢半拍”还不是最可怕的,关键是消费者根本没感受到他们的诚意和改变。

但比技术落后的失落感更让我心寒的是那些接二连三的造假丑闻。

2023年,丰田旗下的大发公司承认在碰撞测试里造假。到了2024年,更夸张了,丰田、本田、雅马哈、铃木……五家日本企业都被官方点名了,说它们系统性地造假、篡改检测数据。

原来这么多年我们对“工匠精神”的信任,不过是看他们鞠躬鞠得够不够深吗?

日系车“滞销”窘境!现在的中国人,怎么就不信服工匠精神了-有驾

日系车的“失速”危机

我不是不能原谅犯错,但老是把安全不当回事,还整天挂着“良心制造”的幌子,那可真别怪大家扭头就走。朋友圈里有人吐槽说:“以前觉得日系车低调靠谱,现在怎么看都觉得是在糊弄人,还带着点自大。”

说实话啊,哪怕技术更新慢一点,只要能摸清楚中国消费者的心思——比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机系统这些关键点,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不过,日系车在这些方面,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我自己开过一款日系电动车,车机系统经常卡壳,用起来一点都不顺滑,导航还不如我手机上的高德好使。至于辅助驾驶功能嘛,简直就像个摆设,连最基本的车道保持都稳不住。

有人说他们也在努力,像日产跟百度Apollo合作,丰田和华为也搭上线了。但说实话,咱们普通用户根本没感觉到什么变化。“联合开发”这话说得挺好听,可实际产品出来还是差一大截呢。

日系车“滞销”窘境!现在的中国人,怎么就不信服工匠精神了-有驾

日系车到底怎么了?

其实你并不是不愿意转型,只是转得太肤浅、太迟了,还做得不够真心实意。

现在情况有点紧张了:丰田跑到上海建厂生产雷克萨斯的电动车型;本田说要跟华为合作搞智能驾驶;日产呢,直接把赌注押在固态电池上了。

这些动作看起来挺热闹的,不过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多人说:“先等等吧,看看它能不能熬到那一天。”

日系车“滞销”窘境!现在的中国人,怎么就不信服工匠精神了-有驾

日系车正在失去中国用户信任

麦肯锡之前就说过,到2025年,外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会掉到30%以下,有些品牌甚至可能直接消失。我现在算是明白了这个说法。这不是因为有人抵制它们,而是它们在中国已经没什么竞争力了。

回头看,日系车的衰落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自己一步步搞砸的。

以前它们靠着“省油、可靠、耐用”这些优点吸引了我们,但现在却是靠着“落后、傲慢、保守”把我们推远了。

当所谓的“工匠精神”只是喊个口号,甚至成了遮丑的东西;当它们的技术方向摇摆不定,和我们的合作不深入,诚意也不够明显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相信它们呢?

现在我身边的朋友们,几乎没有人在考虑买日系车了——这跟民族主义没关系,也不是跟风,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明白,技术才是硬道理,用户体验才是真本事。就算它们说得天花乱坠,也掩盖不了它们“没啥好东西”的事实。

时代在变啊,不进步就会被淘汰——没有什么是永远的神话,只有谁能回答好这个时代的问题。

#日系车值得买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