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专家魏学哲解读电池安全与寿命|充电桩建设与政策分析

【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各行业专家,请联系五洲名家智库】

魏学哲教授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汽车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源系统,尤其在车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

新能源汽车专家魏学哲解读电池安全与寿命|充电桩建设与政策分析-有驾

电池安全:多维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魏学哲教授指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是其应用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电池安全不仅与电池材料的选择、电池设计相关,还与车辆的应用场景紧密相连。他强调,电池安全问题需要从电安全、热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和管理。例如,电池管理系统(BMS)在电池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可以有效预防电池过热、过充等问题,从而降低热失控的风险。

魏学哲教授的团队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基于云端海量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构建了基于离群系数的内短路诊断方法,提出了一种“云BMS”对内短路实时诊断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低频数据中的异常,从而提前预警电池故障,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电池寿命:多因素的综合考量

电池寿命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它与电池发热状况、电池一致性、充放电方式以及电池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魏学哲教授认为,电池寿命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电池材料的稳定性、电池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他的团队在电池寿命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他们提出了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的健康状态(SOH)进行预估,并对剩余使用寿命(RUL)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电池寿命的动态管理。此外,魏学哲教授还指出,随着电池管理系统进入“3.0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单体电芯检测芯片的精度,以便更精准地管理电池寿命。

未来展望: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驱动

魏学哲教授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将为电池安全与寿命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例如,通过“5G”通信技术和“云计算”,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电池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此外,他还在多个场合强调了电池设计和管理需要数字化驱动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魏学哲教授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与寿命方面的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产业界提供了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他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名人邀约|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奖代言|诺奖得主赋能背书|经济学家|邀请诺奖得主出席活动|大会嘉宾邀约|嘉宾推荐|院士邀请|中国名家论坛|会议活动邀请|论坛峰会嘉宾邀约大健康

新能源汽车专家魏学哲解读电池安全与寿命|充电桩建设与政策分析-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