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为“这车像谁”而争论,而是问“这车想成为什么”,汽车设计会走向何方?
最近,英菲尼迪用一款名为 QX65 Monograph 的概念车,把这个问题抛到了聚光灯下。它不像传统概念车那样只为炫技而生,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使命感——它在试探市场,也在试探自己:一辆轿跑SUV,能不能既优雅又实用,既大胆又不浮夸?更关键的是,在电动化浪潮席卷一切的今天,一辆挂着内燃机标志的豪华SUV,还有没有资格谈未来?
我们习惯了概念车的“昙花一现”,但 QX65 Monograph 却明确指向了即将量产的车型。这意味着,那些流畅的溜背线条、几乎贯穿整个前脸的发光格栅、还有内部用天然染料与再生材料打造的“日式侘寂”座舱,不是幻想,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这不只是设计语言的升级,更像是一次品牌灵魂的重塑。英菲尼迪曾以“灵感来自自然”为口号,但这一次,它似乎真的开始用设计去回应自然——不只是外形模仿风与沙丘,而是材料选择、光影节奏,甚至驾驶姿态,都在试图建立一种更深层的和谐。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宝马X6、奔驰GLE Coupe早已站稳脚跟的赛道上,英菲尼迪迟到了吗?毕竟,轿跑SUV的风潮已过巅峰,市场开始质疑这种牺牲后排空间与后备箱容量的“美感”是否值得。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轿跑SUV销量增速已放缓至4.3%,远低于SUV整体市场的7.1%。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为“低一点的车顶”买单,而是问:“它能多装一个行李箱吗?后排老人坐得舒服吗?”
这正是 QX65 Monograph 的聪明之处。它没有一味压低车顶,而是通过更长的轴距和优化的内部空间布局,试图在“姿态”与“实用”之间走钢丝。它的溜背更舒缓,后窗倾角不像某些竞品那样激进,后排头部空间明显更优。这背后,是日本工程师一贯的“克制美学”——不追求极致,而是追求“刚刚好”。就像京都庭院里的石头,不是最大最亮的那块,而是放在最合适位置的那块。
有趣的是,当几乎所有豪华品牌都在用大屏、灯带、语音助手堆砌“科技感”时,英菲尼迪反而在减法。QX65 Monograph 的内饰没有浮夸的曲面屏,触控按键极少,取而代之的是温润的木质旋钮、织物包裹的中控台,甚至保留了部分物理按键。这种“反潮流”的设计,像不像在喧嚣的社交媒体时代,突然有人关掉手机,泡了一杯茶?
这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思考:未来的豪华,是“更多”,还是“更少”?是屏幕越大越高级,还是触感越真实越珍贵?当特斯拉用极简定义科技,劳斯莱斯用繁复守护传统,英菲尼迪似乎想走第三条路——用情绪和质感定义豪华。它不告诉你这车有多快,而是让你坐进去那一刻,心跳慢半拍。
当然,质疑声不会少。有人会说:“都2025年了,还主推燃油车?”但英菲尼迪的策略或许是:在全面电动化之前,把燃油车的终极形态做到极致。就像胶片相机在数码时代依然有拥趸,机械表在智能手表的包围中依然昂贵。QX65 Monograph 不是终点,而是一封写给内燃机的情书,也可能是最后一封。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一辆车,想成为什么?QX65 Monograph 的答案或许是——它不想成为任何人的影子,也不想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它只想成为少数人心里,那个“一眼心动”的存在。而在一个越来越标准化的世界里,这种“不完美”的坚持,也许才是最稀缺的豪华。
那么,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未来时,你还愿意为一份“即将消失的美”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