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

最近有个事儿,特别魔幻。

一台25年前,在商业上输得底裤都没了的奥迪A2,因为美国的“25年进口规则”,突然在北美赛博考古圈里诈尸了。一帮人跟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讨论这台车的“先进性”和“收藏价值”。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讲真,这事儿的荒诞程度,约等于你告诉我秦始皇的兵马俑其实是高达原型机,只要通上电就能启动。

奥迪A2是什么?它不是一台车,它是上世纪末,一群喝高了的德国炼金术士,试图在现实世界里搓出来的一个“贤者之石”。他们的核心思路突出一个“不务正业”:我们别管市场,别管成本,我们就要造一个技术上绝对牛逼,用料绝对奢侈,造型绝对反常规的小玩意儿。

于是,他们搞出了一台全铝车身的小型车。

你得知道,在1999年,全铝车身这个东西,基本属于修仙小说里的“天材地宝”,是奥迪自家旗舰A8才敢小范围尝试的屠龙之术。结果这帮工程师直接把这套心法用在了一个买菜车上。这就好比你用“佛怒火莲”去炸鱼,突出一个奢侈和行为艺术。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结果就是,这台车的成本直接原地起飞,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它的售价,跟高一个级别的A3差不多,甚至摸到了A4的屁股。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看到这种产品定位,第一反应就是“坏了菜了”。

你让消费者怎么选?是选一个空间更大、看着更“奥迪”的A3,还是选你这个长得像个未来派河豚、价格还死贵的全铝艺术品?

消费者的选择,朴实无华。他们用钱包投票,让A2的销量数字,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尴尬的、写满了“哈哈哈哈”的笑话。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它的竞品,初代奔驰A级,那个被麋鹿测试搞得灰头土脸的家伙,卖了超过两百万台。而我们这位全铝法王,六年时间,卖了不到十八万台。

十八万台,什么概念?就是人家奔驰卖车的零头都比你多。

这他妈的就叫现实!

为什么?因为奔驰懂“品牌玄学”。奔驰车主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信仰”。车子会不会翻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看到这个标,就知道你是个体面人。这是一种社交货币。

而奥迪A2有什么?一堆普通人看不懂的技术名词,一个连加油口都要藏起来的奇葩设计,和一个能让会计哭晕过去的价签。

它没有玄学,它只有科学。而在消费世界里,科学经常干不过玄学。会买奔驰A级的人,他就是图个奔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你看,奥迪A2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是一场工程师的自嗨,一场脱离群众的傲慢实验。他们以为自己在引领未来,实际上只是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玩了一场昂贵的过家家。

他们试图用技术去教育市场,但市场转手就给他们上了一课,一堂关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课。

但,最骚的操作来了。

25年后,当年的屠龙少年,变成了屠龙本身。汽车行业卷到了一个新高度,大家开始疯狂地讨论轻量化、讨论风阻、讨论空间效率。

这时候,人们回头一看,诶?25年前那个叫A2的倒霉蛋,是不是早就把这些题都做完了?

全铝车身,减重。水滴造型,0.25的超低风阻。夹层底盘,空间利用率拉满。百公里3升油的柴油版,直接把燃油车的效率干到了一个让今天混动车都得敬礼的高度。

这一下,A2的身份就变了。它不再是那个“叫好不叫座”的失败者,它成了“被时代辜负的先知”。

这套叙事,典中典。

跟梵高一样,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画卖不出去;死了之后,画就成了无价之宝。奥迪A2,就是汽车界的梵高。

现在,美国的赛博考古队开始把它当宝贝往回运。几千美金收一台车况不错的,再花个万把美金的运输和合规成本。最后落地,两万美金不到,你就能拥有一台纯正德国血统、全铝车身、路上绝对不会撞衫的、充满了悲情英雄主义色彩的奥迪。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这笔账划算吗?

从纯理性的角度看,这简直是疯了。你花两万美金,买了一台25年车龄、配件都不知道去哪找、任何一个小毛病都可能让你破产的欧洲小破车。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因为我真的折腾过老车,我知道那水有多深。那不是开车,那是修行。每天出门前你都得跟车商量:“大哥,今天给个面子,别撂挑子行吗?”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但从另一个维度,一个“精神胜利”的维度,这事儿又无比合理。

现在这个时间点,你开一台全新的奥迪A4上路,没人会多看你一眼。但你要是开一台保养得锃光瓦亮的奥迪A2,那你就是整条街最懂的崽。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懂车的老炮儿会给你竖大拇指,不懂车的小年轻会好奇这是什么“复古未来主义新势力”。这台车,成了一个社交的钩子,一个证明你品位超群、不落俗套的徽章。

写到这,我感觉我这个比喻有点狠,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味儿?

说真的,这让我想起我年轻时海淘一个游戏卡带,最后运费比卡带还贵,那种蛋疼的感觉,二十年了,记忆犹新。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所以,A2的所谓“重生”,本质上跟它当年的“失败”是同一个逻辑。

当年它失败,是因为它太超前,太工程师思维,它把技术当成了信仰,而忽略了大众消费的本质是情绪和面子。

今天它重生,也是因为它足够特别,足够有故事,它成了小部分人用来彰显自己“技术信仰”的图腾。

它从来都不是一台给普通人开的车。

以前不是,现在更不是。

它就像一本晦涩的哲学书,大部分人翻两页就扔了,只有少数人会把它供起来,反复研读,然后告诉别人:“你们不懂,这里面藏着宇宙的真理。”

所以,买这车的人,本质上不是在买车,他们是在买一个“我比你们所有人都懂”的资格证,一个需要自己动手维修的资格证。

汽车界的梵高:当年销量惨败的奥迪A2,为何现在被捧上神坛?-有驾

这是一种消费主义的终极赎罪券,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