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CT5一口价上市,7万直降搅局BBA豪华燃油车圈
2025年刚开春,凯迪拉克CT5就把合资豪华中型轿车市场的桌子掀了个底朝天。新款CT5只保留了城市运动版和赛道性能版两个配置,直接用“一口价”模式上架——21.59万元起步、24.59万元顶配,还能加2万选巅峰赛道包。最扎心的是,这价格比去年入门款还便宜7万多,一下子让不少宝马3系、奔驰C级和奥迪A4L的意向用户开始犹豫。
我身边有个同事就是典型例子。本来计划年前换辆奥迪A4L,他那会儿已经跟销售谈到29万落地,但始终觉得没啥诚意。这不,新CT5消息一出,他立马跑去试驾。回来之后在茶水间碎碎念:“这次真是省心,不用再跟销售磨嘴皮,也不用担心哪天又降价被背刺。”他最看重的还是那个“战损回血礼”,谁家买新车不怕剐蹭?结果人家承诺单次定损超三成直接免费换等价新车,这种安全感可不是随处都有。
聊到配置,今年的新CT5把V系列高性能元素下放得彻底:逐风蓝、台风绿两种全新颜色很快成了朋友圈热门话题,还有黑曜套件加持。从外观上看,那宽体后轮距1634mm真不是吹出来的,同级里横着走也没人敢说自己更稳。我一个玩改装的小伙伴特地去量了一下,“原厂就给这么宽的轮距,过弯信心爆棚。”
内饰方面,新加入33英寸9K环幕屏确实科技感满满,再搭配AKG 16扬声器音响系统,每次开长途都像移动音乐厅。他老婆第一次坐副驾的时候还以为是哪家影院搞活动呢。而且Moli真皮座椅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在北方冬天和南方梅雨季都派得上大用场。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一起自驾出去露营,下雨堵路在高速上一窝就是仨小时,有按摩座椅撑着,腰没散架算是谢天谢地。
动力部分,全系2.0T发动机+纵置10AT变速箱,不少老凯粉说终于不用再纠结低功率版本。“米其林PS4S胎+Brembo刹车盘+第四代MRC电磁悬挂+mLSD限滑差速器”,这些名词听起来有点晕,但圈里人都知道,这是一套能玩命压弯还能兼顾日常舒适性的组合。我有一次借朋友老款CT5参加山路聚会,那会儿还没这些高阶装备,高速弯偶尔还是要收点油,现在升级下来,不少老司机直呼想重返20岁体验青春热血。
智能化也是今年主打卖点之一。360°全景影像、自动泊车、L2级自适应巡航统统标配。有段时间,我媳妇刚拿本,她停车手抖总怕蹭墙角,用这套系统练习倒库,比我当年教她靠谱多了。还有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组合,在夜间或者小区狭窄路段尤其安心——这种细节上的提升,对普通家庭来说是真正实惠而不是噱头。
安全性层面,今年的新车型采用74%以上高强度钢混合轻量化材料结构。我表弟前阵子才因为追尾进过修理厂,他说现在买B级豪华一定要看结构强度,不然碰撞一下修理费吓死人。而且轻量化不仅省油,对操控也有帮助。这一点很多老司机都默默点赞,只不过平时大家不太愿意提及撞击的话题罢了。
价格体系变化其实对购车群体影响挺大,以前经常有人吐槽豪华品牌一周一个报价、一店一个政策,有时候你上午签合同下午就发现隔壁店又便宜几千块。今年“一口价”政策让不少摇摆党果断出手。据官方数据,新款预售五天订单破2000台,其中六成选择赛道性能版,大半用户还选了特别色漆。不仅说明市场对运动属性认可,也侧面反映出大家越来越务实,看重产品力而非光靠牌子撑场面。
至于销量走势,其实2019年初代上市时凭不到30万售价火了一把,到2021年全年6.2万辆成绩相当亮眼。但近两年新能源冲击明显,即使如此去年还能卖到接近6万辆。在电动浪潮中守住燃油阵地,说白一点,就是“为剩下一半坚持汽油味的人造好产品”。副总经理薛海涛发布会上那句“100%的努力,为50%的燃油用户”,多少带点无奈但也很坦诚。在我看来,这种认知反倒赢得不少铁杆粉丝共鸣,就像球迷守护老主场一样,总有人愿意坚守情怀与机械乐趣并存的位置。
如果你关注竞品,会发现宝马3系与奔驰C月销稳定破万,而奥迪A4L则略逊色些,但整体依旧坚挺。一位二手商行老板私聊透露,现在客户问起BBA,都顺带提一句:“有没有考虑过凯迪拉克?”毕竟终端售价摆在那里,多花的钱到底值不值,是绕不开的问题。同样预算,你可以选更丰富配置、更厚道用料甚至独特服务体验,这是许多实际购车者真实考量,而非纸面参数之争那么简单。“战损回血礼”这种创新保障机制,也是行业鲜见,很容易俘获那些曾因事故吃亏或心理阴影未消的人群,我身边就有人因此决定弃德转美(当然主要还是图个安心)。
回顾XT5去年的表现,一口价策略推出来后销量飙升,从月销千余跳涨至6000以上,让品牌年底数据漂亮不少。不过整个2024年度总销量依然缩水明显,仅11.38万辆,同比跌幅37%。短期靠价格刺激固然有效,可长远来看,没有新能源突破的话难免捉襟见肘。目前IQ锐歌和傲歌表现平平,还需要时间沉淀技术与市场反馈。这也是许多传统品牌转型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吧,该怎么兼顾情怀与现实,是每一家企业迟早要面对的问题。
最后分享一个生活片段:春节期间回老家,同村表哥开着他那辆旧CTS带我们兜风,一路唠叨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动力组合、新能源怎么抢饭碗。他突然冒一句:“咱们这些‘汽油脑袋’,可能再等几年,就只能抱团取暖啦!”话虽调侃,却藏着某种无声共识。如果未来还有厂家肯认真做燃油好货,大伙都会发自内心支持一下——毕竟谁小时候没有梦过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大美式”。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