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环保法规越来越严的汽车圈,谁家内燃机不拖家带口地装上一堆“净化设备”,简直就像大夏天出门不戴口罩一样胆大。偏偏有一台卖了20年的日产轩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愣是在发动机没戴“颗粒捕捉器”的情况下,大摇大摆把国6B排放标准给过了。其他品牌还在忙着升级技术、加装新装备,轩逸的工程师反而在一旁冷笑:“抄作业没用,得靠底子硬!”
其实,轩逸这台HR16自吸发动机的“倔强”,在路上、维修厂、论坛里,早就被无数车主津津乐道。有人说它守旧,有人喊它保守,但眼看着嗓门最大、动静最花哨的直喷+涡轮流派,不得不乖乖给发动机加上“口罩”,轩逸却像个练气多年的老中医——不紧不慢,随手就把尾气指标做到了国6B红线之下。
要说原因,第一关还得是“老派”歧管喷射。现在大多数品牌,尤其是德系热衷的直喷涡轮,讲究的是高压、高效、省油。但这么一来,油气混合不充分、喷油一激烈,燃油容易直接冲到气缸壁,颗粒物一下子多了。数值一上去,不加颗粒捕捉器就肯定过不了关。轩逸和它的那台HR16,则老老实实继续用歧管喷射,油雾还没进缸就搅拌得晕头转向,燃烧时能有多干净就有多干净,颗粒物自然而然少得可怜。就像灶台上的水烧开,用小火慢炖,汤不容易糊底。直喷则像爆炒猛火,虽然气势大,但难免边角照顾不全。
其次就是调校上的“佛系”。轩逸的122马力,放在同级里不算高,但日产故意压着动力上限,就是不让发动机大口大口猛吸猛吐。这样一来,低速平顺、高速不暴躁,颗粒物自然也没有机会爆发。说白了,是典型的“养生”自吸风格——平时不嗨皮,人老保本。
更有意思的是,这台发动机骨子里其实也有点“赛车范儿”。据说缸内壁还采用了自家GTR上的镜面工艺,表面光滑得能反光,减少了摩擦,直接省下一口油;双气门正时技术,能把冷启动的那点“烟尘”堵在源头;智能扰流更是精打细算,真把一滴油都压榨得干干净净。于是乎,轩逸的颗粒物,实测出来还不到国标的三分之二。检测员眼睛一眨,“这真没开挂?”
不少人觉得,这是不是在“耍小聪明”?连颗粒捕捉器都不用,是不是对环保政策打了个擦边球?但一算油耗账,德系某些涡轮车标榜5个多油,实际上7升起步,还三天两头烦再生堵路。轩逸标4.9,实际随便开开也不过五点多,真有点“闷声发财”的味道。
说到养车体验,不装颗粒捕捉器的好处真不少。别的品牌车主,高速突然动力受限、仪表盘报警,可不就是颗粒捕捉器中招;市区走走停停,催人把发动机憋到高转烧掉积碳,小心翼翼侍候一堆受气包。轩逸这边就轻松多了,少一套“口罩”,排气通畅,保养便宜,二手车价也高得多——买家都晓得,这玩意没那么娇气好伺候。
当然,也不是说轩逸啥都没短板。排放数据能压线过关,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自吸和歧管喷射的“保守流派”,而不是靠什么高科技。但谁能保证这样下去,遇到将来国7新政,标准再提高一档,老办法还管用?日产自己的人都明说了,下一步只能往混动上使劲,靠电驱动边烧边省,单靠一台不戴口罩的发动机,日子也难长久。
争议归争议,终归还是市场说了算。看惯了小排量涡轮+直喷+一堆环保零部件的高档阵仗,有人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有人更爱一成不变的省心机器。轩逸 HR16“原汁原味”的坚持,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当下拼技术、短平快的主流车企,一记“冷静点”的提醒——把源头做干净,比临时抱佛脚强得多。
话说回来,市面上动不动吹嘘新技术,拿颗粒捕捉器当大杀器的,怕是得考虑考虑车主的用车体验和钱包。毕竟,凡事讲究平衡,别把大家都逼成了“手忙脚乱的主妇”。有时候,干干净净,简单点,反倒省心又长远。
说到这里,轩逸的HR16发动机到底厉害不厉害,其实都写在大街小巷、汽修店和二手市场的账本上。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就在那里稳稳当当过了20年。谁能扛过明天的环保新考,还是得靠下一代的本事见分晓。
有些本事,越是低调,路走得越远。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