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摩托横扫越南街头,靠的不是黑科技,而是中国摩托自己把路走废了。
2002年,重庆摩托车厂商一口气把对越出口冲到19.2亿美元,市场份额干到80%,那会儿谁敢说中国摩托不牛?
可三年后,越南街头的中国摩托快绝迹了,日本本田、雅马哈又成了主角,这剧本换得比天还快。
越南人离不开摩托车,6000多万辆注册量,城市农村都靠它活,摩托就是越南的“命根子”,你说这市场大不大?
当年日本车卖得死贵,2100美元一辆,越南工人得攒半年工资才能买,日系摩托质量稳但吃相太“硬”。
中国厂商看准机会,价格砸到700美元起,运输近距离省了不少成本,广西、云南企业直接边境建网点,抢钱抢得明明白白。
三年从0到80%市场份额,什么隆鑫、力帆、嘉陵,广告牌刷满街,越南人喊这波叫“中国冲击”,难道中国摩托真的要封神?
可好日子没捂热,内斗就来了,70多个中国品牌扎堆,谁都想抢多一口,降价赛道变成“自杀竞赛”。
800美元的车,几个月后跌成700,再往后170美元一辆,利润直接见底,企业只能在材料上做减法,这路走到头会咋样?
用劣质钢材、拼装零件、甚至仿冒本田标,越南人买回去发现“修车比骑车多”,便宜真的有好货?
老百姓不是傻子,尝过一次“豆腐渣工程”就再不敢碰,市场口碑直接崩,谁还会继续买单?
越南本地小摩托厂被冲得快破产,政府火速加税,30%关税一刀切下去,中国摩托价格优势直接被腰斩,怎么打得过?
日本企业没跟着起哄,反而稳扎稳打,本田专门为越南做便宜款,三年免费保修,发动机能扛十年,这服务你咋比?
雅马哈铺了密密麻麻的维修点,乡镇都能修车,越南人最怕“买便宜修不起”,日本厂商直接给你兜底。
2025年,本田74.8%份额,雅马哈快20%,中国摩托还剩几成?连捡剩饭都不容易。
中国摩托怎么败的?不是技术差,也不是日本太狠,是自己把路堵死了,价格战、假货、短视,哪个能长久?
表面看是生意,背后拼的是“谁能守住底线”,一旦做砸了,失去信任,啥技术红利都变废纸。
但局势又有新变化,电动车浪潮来了,越南大城市2025年起限燃油摩托,购置税全免延到2027年,这回中国厂商又能杀回来?
雅迪、绿源早早在越南建厂,绿源投了300万美元,一年能产5万辆,雅迪河内工厂月产1.2万辆,2023年销量涨36%,突破10万辆,这速度够快?
越南人认电动车,觉得中国品牌款式多、价钱合适,还能换挡,和本地“没减震没信号”的比起来,体验差距大不大?
日本没闲着,本田2025年推首款电动摩托,50公里续航,30秒换电池,售价不到3000万越南盾,直接对中国厂商发起正面挑战。
雅马哈不光自给自足,还把越南产发动机出口泰国、印尼,技术底蕴还在,真要打持久战,中国厂商有多少胜算?
越南本土品牌也不是吃素的,2025年上半年狂卖7.1万辆,政府政策扶持,谁敢保证不会“本土替代”?
中国电动车企这波有啥底气?供应链完备、产量大、成本低,再加上国内卷出来的服务能力,能不能打穿越南市场?
但历史教训摆在这里,价格战打爽了,最后坑的是自己,品质不行、售后掉链子,越南人会再给机会?
越南市场大,但容错率低,老百姓的钱包和口碑比谁都现实,这一轮电动车,你能扎下根?
政策红利能吃多久,电动车补贴、税收优惠总有到头那天,靠低价能撑多久?
日本厂商开始跟进换电、售后、技术升级,越南本地品牌也“国家队”上场,留给中国摩托的窗口还有多大?
中国企业手里有产业链,有政策,有速度,但最缺的是耐心和敬畏,能不能管住自己别再翻车?
市场不怕竞争,怕的是自己拆自己台,2025年中国摩托还有二次逆袭机会吗?
这场东南亚新摩托混战,下一轮赢家会是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