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辆车既不像传统的“别克”,又不像典型的新势力,那它到底是谁?
它长得有点像君越,但更科幻;坐进去像GL8艾维亚,但又跑得比SUV还猛。这就是别克刚亮相的至境L7——一款你很难立刻归类的中大型增程轿车。它不像过去那个美式豪华、稳重有余的别克,反而像是被“重新编程”过:车机用上了比8295还强的高通8775芯片,配了50英寸AR-HUD、无边框车门、27扬声器音响,甚至四个座椅全带头枕音响……这哪是别克?这简直是把“新势力的魂”塞进了一副合资的壳子里。
可问题是,这种“混血”到底能不能打?
先看它干了什么。别克这次显然是想彻底翻篇。至境L7车长超5米,轴距破3米,纯电续航302公里,电池容量40多度,支持3C快充,增程器是1.5T,电机252kW,零百5.9秒。底盘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带RTD阻尼可调,但没给空悬——这点,比起全新智己LS6确实“抠”了点。不过,它上了激光雷达,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理论上能实现城市NOA、自动泊车这些高阶智驾功能。软件层面,CarPlay和Hicar全系标配,车机流畅度大概率不会翻车。
但真正让人坐进去“哇”出声的,是它的座舱体验。四个“云感悬浮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全配,副驾还是零重力模式,再加上27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头枕都带独立音响——这配置,别说25万,放在35万的车上都不算过分。你说它是冲着理想L8来的?可理想卖的是家庭温情,而至境L7更像是在说:“我只想让你一个人,坐得像老板。”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堆料,它敢卖多少钱?
我猜,低配大概率会卡在19万到21万之间。为什么?因为它和智己LS6同属上汽大体系,技术平台、供应链、甚至增程系统都可能共用。LS6起价22.99万,顶配冲到27万以上,至境L7如果想打出差异化,就必须在价格上更狠一点。尤其考虑到别克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认知度还不够硬,起售价压进20万以内,才有可能撬动市场。
但这里有个悖论:如果真卖19万,那高配怎么卖?总不能比低配贵太多吧?所以很可能,低配会阉割掉激光雷达、降级车机芯片、取消头枕音响、副驾也不给零重力——换句话说,你看到的那些“惊艳”,可能只属于顶配。这就回到了合资品牌的老问题:高配惊艳,低配寒酸。
有意思的是,别克似乎想用这台车完成一次“身份切换”——从“油车时代的舒适派”,转型成“电车时代的科技派”。可消费者买账吗?要知道,现在20万价位的新能源战场,不是你在秀配置就能赢的。小米SU7靠的是生态,蔚来靠的是服务,理想靠的是家庭场景,而别克……靠的是“曾经很稳”?
更深层的问题是:当一辆车把所有新势力的标签都贴了一遍,它还能不能有自己的灵魂?至境L7很像智己,也很像理想,但它是不是“别克”?如果你闭着眼上车,能靠氛围灯、座椅手感、车机逻辑认出这是别克吗?恐怕很难。
所以,这台车能不能火,根本不在配置,而在定价策略和品牌认知的博弈。如果它真能以19.98万起,顶配控制在25万内,那它或许能复制别克E5的路径——不爆款,但稳扎稳打,月销两三千台。但如果起价就奔着22万去,那它很可能又成了一台“参数很强、存在感很弱”的合资电车。
最后留个问题:当所有品牌都在拼智能化、拼配置、拼价格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反而更难找到一辆“有性格”的车了?
至境L7很“卷”,但它真的“入境”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