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别逗,就是关于李想老师当年那个“多挡插混必死”的暴论。当年这话一出来,一堆所谓的专家、KOL追着他骂,说他不懂技术,说增程就是脱裤子放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典中典。结果呢?2025年都快到了,你再看,奇瑞这种浓眉大眼的都转头搞增程了,还在那硬撑的,基本只剩一两家,跟紫禁之巅上最后不肯认输的西门吹雪一样,姿势很帅,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快没蓝了。比亚迪那个DM-i,讲白了,不就是个能直驱的增程改良版么,不装了,大家都摊牌了。
增程这玩意儿,早年被黑得体无完肤。核心黑点就一个:亏电跑高速,你那油耗不就是个移动的加油站吗?效率低得三体人看了都想派水滴来给你物理净化一下。是是是,你说的都对,参数上确实不好看。但问题是,现实世界不是实验室啊。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中年人,我告诉你真实的用户场景是什么样的。99%的用车时间,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家到公司两点一线,接个孩子放学顺便在菜市场门口被罚50块。谁天天没事干上高速拉练啊?要那么高的机械传动效率,是准备去跑勒芒24小时耐力赛,还是打算开着去参加闪电战?在市区里,大家都是用电,电机驱动丝般顺滑,谁在乎你那发动机在干嘛?
而你那个多挡DHT呢?听着特别高大上,又是行星齿轮又是双电机耦合,修炼的功法跟《道诡异仙》里的心素一样,听起来就感觉能飞升。结果呢?结构复杂得像个八宝盒,坏了修一下,4S店的报价单能让你当场立地成佛。而且那该死的顿挫,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就像有人在你背后踹了一脚,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为了那5%都不到的高速场景,去忍受这坨复杂的玩意儿,用户又不傻。
现在,最骚的操作来了。明年要出来一批80度大电池的增程车,还支持超快充。这一下,直接不讲道理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路线之争,这是直接掀桌子。什么叫掀桌子?就是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这帮搞大电池增程的,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你放过。
80度电是什么概念?就是这台车在99.9%的时间里,它就是一台纯纯的纯电爹。你那台增程器,现在彻底沦为了一个吉祥物,一个摆设,一个图腾。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在你一年可能都遇不到一次的长途奔袭中,防止你心态崩了。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你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在你实在没裤衩穿的时候,它能泡水给你变出一条来。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增程器比作压缩毛巾,可能有点侮辱毛巾了。
有人非要抬杠,说多挡插混也能装大电池啊。诶,问题来了。既然我电池都这么大了,平时都当纯电车用了,发动机一年都启动不了几次,那我为什么还要背着那个又重又贵又复杂、还可能坏的变速箱?图啥?图它能给我带来机械的厚重感?这是买车,不是盘核桃。
讲真,我最近琢磨换车,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家里那个破充电桩的电线够不够粗了。
比亚迪那套单挡的思路其实就特别对,把结构简化到极致,成本下来了,平顺性上去了。但那是人家的专利壁垒,是金钟罩铁布衫,别人想抄都抄不来。所以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转型,最快的路就是增程加大电池。明年宁德时代那批4C超充电池一量产,充电五分钟续航三百公里,增程车直接就会变成街车。这简直就是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还问他服不服!
所以你看,市场的格局已经非常清晰了。这不是技术路线的优劣,这是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多挡DHT就像一个苦练了三十年屠龙之技的武林高手,结果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龙,大家比的是谁的火枪更好用。你的技术再精妙,你的传动效率再高,在大电池和快充面前,都被稀释得一文不值。
现在的消费者,早就被教育明白了。你跟我扯什么热效率、传动逻辑,我听不懂也不想听。我就问三个问题:这玩意儿坏了修起来贵不贵?平时开起来顺不顺?买的时候能不能便宜两万?你跟我扯别的,都是在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当然了,有些品牌除外,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那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说,最后能活下来的,都是最会耍流氓的。技术?技术算个屁。能让用户省心省钱的,才是好技术。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