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为何执着于打造旅行车?这背后藏着华为怎样的战略布局?
当国内新能源车企纷纷押注SUV、轿车甚至MPV市场时,一个看似“小众”的车型——旅行车,却悄然进入了华为智选车的视野。而掌舵人余承东的坚持,更是让这一举动充满话题性。为什么在电动车普遍追求“大空间+高颜值”的当下,余承东仍执意要为旅行车开辟一条新路?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旅行车在国内一直属于“叫好不叫座”的典型。它兼具轿车的操控与SUV的装载能力,却被消费者贴上“不够豪华”“像大两厢”的标签。过去十年,不少合资品牌尝试引入旅行车,最终都因销量惨淡而黯然退场。可余承东偏偏不信这个邪。
在一次内部会议中,余承东曾直言:“我们不能只做迎合大众的产品,更要引领需求。”在他看来,中国消费升级的本质,不是盲目追求更大更贵,而是对生活品质的精细化追求。旅行车所代表的“诗意出行”“说走就走的生活方式”,恰恰契合了中产阶层对自由与格调的向往。 而这种理念,与华为“科技赋能生活”的品牌内核高度一致。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生态布局。华为不造车,但要打造“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旅行车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工作与生活的移动终端,具备天然的场景延展性。想象一下:后备箱能装下山地车、帐篷和冲浪板,车内鸿蒙系统自动规划露营路线、调节空调温度、播放舒缓音乐——这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
有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团队曾对欧洲市场进行深度调研。在德国、瑞典等国家,旅行车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15%以上,保时捷Panamera Sport Turismo、奥迪A6 Avant等车型甚至成为身份象征。余承东认为,随着国内自驾游、露营经济的爆发,属于旅行车的春天正在到来。
当然,挑战不容忽视。如何打破消费者对旅行车的刻板印象?如何在智能化、续航、安全等维度做到极致?这些都需要华为用产品力说话。但可以肯定的是,余承东的坚持,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提前卡位。
从手机到汽车,华为始终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旅行车或许不会立刻成为销量主力,但它承载的是品牌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引领。当别人还在卷价格、卷配置时,余承东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不是车本身,而是车背后的生活。
或许几年后回看,这一步才是真正拉开智能汽车差异化竞争的开端。毕竟,真正的高端,从来不是堆料,而是懂得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