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年检迎巨变:周期延长+项目减半,但这3类车年检更严了!

在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人们对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愈发重视的当下,汽车年检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备受关注。近期,一项重磅消息在车主群体中引发了热烈讨论——汽车年检迎来了重大变革,周期大幅延长,项目显著减半。

然而,在整体政策松绑的大背景下,有3类车却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年检要求。这一紧一松之间,既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也关乎每一位车主的切身利益。

汽车年检迎巨变:周期延长+项目减半,但这3类车年检更严了!-有驾

松绑:周期延长与项目减半,车主减负

1、年检周期优化,省时省力

以往,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及以下,面包车除外)的年检流程较为繁琐,10年内需上线检验3次(第6年、第8年、第10年),15年以后更是每半年检验1次,频繁的检测不仅耗费车主大量时间,经济成本也不容小觑。

如今,政策迎来重大利好,10年内仅需在第6年和第10年进行上线检测,2、4、8年车主足不出户,通过“交管12123”APP线上申领电子检验标志即可。超过10年的车辆,也统一调整为每年检测1次,不再有15年以上半年一检的压力。这一改变,让车主们得以从频繁的年检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

汽车年检迎巨变:周期延长+项目减半,但这3类车年检更严了!-有驾

2、检测项目精简,聚焦关键

曾经饱受车主诟病的部分年检项目,在此次改革中被果断取消。例如:

  • 噪声检测,随着汽车制造工艺的提升,车辆自身的隔音降噪效果已大幅改善,绝大多数车辆的噪声水平都能轻松达标,这一检测项目的实际意义愈发微弱。
  • 车速表检测,在日常驾驶中,车主对车速的把控更多依赖于路况和交通标识,该检测的必要性也大打折扣。
  • 悬架效率检测,正常使用情况下,车辆悬架出现问题的概率较低,且即便有问题,车主也能通过驾驶感受察觉,无需在年检时专门检测。
汽车年检迎巨变:周期延长+项目减半,但这3类车年检更严了!-有驾

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更具针对性和实际价值的新增项目。轮胎花纹深度检测,关乎车辆在各种路面的抓地力,特别是在湿滑路面,花纹过浅极易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排放缺陷检测,对减少尾气污染、保护环境意义重大;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查,能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故障隐患,及时提醒车主维修,确保车辆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收紧:3类车年检升级,安全至上

1、面包车:严守安全底线

面包车因其空间大、实用性强,在城乡地区广受欢迎,但也因一些车主的违规操作,成为交通事故的“重灾区”。部分面包车存在非法改装现象,私自拆除座椅、改变车内结构,用于载货或超员载客,严重破坏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客货混装情况也屡见不鲜,货物随意摆放,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极易发生位移,碰撞车内人员,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汽车年检迎巨变:周期延长+项目减半,但这3类车年检更严了!-有驾

鉴于此,面包车仍需按照原规定周期进行年检,即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通过严格的年检把关,最大程度降低面包车的安全风险。

2、非法改装车:打击违规行为

追求个性化的车主不在少数,汽车改装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然而,一些非法改装行为却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如私自加大发动机功率,使车辆动力性能大幅提升,超出车辆原本的设计承受范围,操控难度增加;改装悬挂系统,改变车辆的离地间隙和行驶稳定性,在高速行驶或紧急避让时,极易引发侧翻事故;还有的擅自改装灯光,过强或不规范的灯光不仅影响其他驾驶员视线,还可能导致视觉盲区,引发碰撞事故。

汽车年检迎巨变:周期延长+项目减半,但这3类车年检更严了!-有驾

对于非法改装车,年检时不仅要恢复车辆原状,还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并且后续的年检将更加严格,以杜绝此类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

3、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车:隐患排查到底

车辆一旦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其安全性必然受到质疑。事故可能导致车辆的结构受损,如车架变形、车身焊点开裂等,这些隐患肉眼难以察觉,但却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关键零部件也可能因事故受到损坏,刹车系统性能下降、转向系统灵敏度降低等,都为后续的行车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因此,这类车辆必须按照原规定周期进行年检,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只有确保车辆完全恢复安全性能,才能再次上路行驶。

汽车年检迎巨变:周期延长+项目减半,但这3类车年检更严了!-有驾

汽车年检政策的这一变革,是对广大车主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必然举措。在享受政策松绑带来便利的同时,车主们更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尤其是驾驶上述3类车的车主,务必严格遵守年检规定,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