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宝玑的老故事,小时候家里有个亲戚混表行,说每只陀飞轮都烧掉不少师傅的灯油。这种顶着重力做对抗的机械,在灰暗工坊里转啊转——据说他一度怀疑人生,觉得误差永远克服不了。后来想了新招,建了个小转笼,把那些游丝和摆轮都关进去,慢悠悠地旋。老欧洲人对细节就是较劲,硬给起了两个名字,最早那“Tourbillon”听着怪拗口儿,现在都说陀飞轮了。
话说回来,前阵子跟邻居王师傅在院子里侃,他还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以前手表能被重力整得多离谱!”其实现在这些问题,早就让小小的电子表一块电池给解决了。石英机芯、几万次振荡,精准得要命,重力在旁边连个脾气都没有。听王师傅说,他外甥念大学,手里那块智能表一年只充两回——省事啊,省得去磨游丝调摆轮,还不用愁天气冷润滑油黏手。
翻过头来瞧汽车,现在也是轮到技术革命了。你瞅瞅马路上的电车——绿牌,闪得贼亮,买电车的人比买自行车还随便。弄两台电机就敢自称四驱,连后轮独立驱动都能玩儿出花活。北京四合院里,隔壁马姐开理想L9,说先前自驾旅游那会儿,一路上见新电车敢喊500马力的居多,实际跑起来,都觉得差不多,动力不那么稀罕了。
还是咱手里的林肯领航员和飞行家,先在呼伦贝尔那边遛过。说到稀有,那才叫“值钱”,尤其在现今豪华市场。师傅们常说,喝油喝得不心疼的车才算有份量,电动化就是把老技术平摊了,人人有份儿,气派就稀释了。
飞行家那次我带着小姨子和两个娃,草原风刮得呜呜叫,领航员大块头开在坑洼土路上,感觉像坐考斯特(有点过分,但真是那劲儿)。3.5T双涡轮V6,声音厚实,师傅用东北话评价,“有那味儿。”别瞧没有昔日的V8,现款V6劲道一块儿来,踩油门,发动机嘶嘶带喘气儿,按理说都该高速上掉链子,可1500转也能硬拽决胜。
记得那次进市区加油站,排队的哥们凑过来掏心窝:“老兄这V8还在吗?”我说美版都换V6了,他咂咂嘴,遗憾得挺真。这气缸数,确实是面子事儿,美国老爷们都当V8是汽车文化的图腾——Mustang、Hellcat、Camaro都是靠它撑场子。
车友群聊时,大家都爱拿宝马B58、奔驰M256来凑热闹。“德国机子爆发猛,但有点急性子。”有哥们私信说,林肯的动力像隔壁二狗的老工厂机械增压,用起来磨磨唧唧的,没脾气,细水长流。特别是线性输出,猛地踩油也不暴躁,像跟人聊着天慢慢飙。
小道消息,林肯本地维修站流传,领航员大梁底盘是北美遗产,说是给那帮北美农场主拉马拖挂用的,顺嘴还说过渡得有点多余。路虎卫士那种老硬派都不再坚持大梁了,林肯这边还顶着没改,师傅们语气里带点懒洋洋,“不是坏,过时了呗。”这车开市区,确实更像老美皮卡,掉头得琢磨两回路宽。
飞行家和领航员兄弟俩,性格是相似,气场挺足。要是路上遇到奔驰GLE或者宝马X5,全线气缸比新飞行家要少。飞行家3.0T V6,全系标配,价格压得低,邻居老贾“你这玩意儿是不是在找茬?”话糙理不糙——林肯就是给生意人做足了面子,车头厚实,侧面线条拉得饱满,女孩拍照都嫌镜头装不下,这尺寸在奥迪Q7旁一摆,贵气就上来了。
再插一句,北京六道口修理厂那老许曾嘱咐,不少人上新车,自动空气悬挂一出,千万别瞎扒拉,说动就动。飞行家空气悬挂切换运动、舒适,他说“开得顺溜才是林肯的本事”,胡乱调容易腰疼。按摩座椅也有门道,后座调法一百种,有暗格,师傅闲聊说里头藏过吃剩的锅巴。
其实,豪华车圈一直有个冷知识,有年美国市场盛行定制,林肯里有个“总统座”冷藏小冰箱,早年款还能自带隐藏式雪茄盒。如今你问销售,都笑:“新潮没得玩,老林肯才够野。”不过现在飞行家这类车,主打就是稳重形象,不跟风运动化。奥迪Q7前脸立起来了,行驶质感却显小,销售一脸无奈:“这就是战略。”
多年以后,手里那块老陀飞轮转不动了,师傅说拆零件当摆设挺浪漫。大排量引擎也是,电车时兴归时兴,机械总有自己那份子傲气。有些事儿老法师嘴里讲,才有分量,这两年林肯还真是难找替代——领航员也好,飞行家也罢,气质与性格在慢慢消融的市场里,还保留了最后一口“讲究”。至于以后这车会不会像老表一样成行家玩物,没人敢说。王师傅上个月还给我发了张维修单,说那台领航员开去草原,底盘有洞,结果村里小孩把野兔藏进去了——养车嘛,磕碰在所难免,会有人一直记得那种声音,那点独有的劲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