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迈腾在成都车展一亮相,立刻有哇,还是那副熟悉又不一样的模样。我一边踱步想,真是走在了变化的尖端。从我对这车一贯的感受——德系就是稳,够用但又不失情调——来看,这是在变傻乎乎地试图吸引年轻一代的矢志不渝。现场的气氛特别热闹,销售说:这次的内饰,直逼豪华车了吧。我心想:豪华?比起以前那纯粹的沉稳风,这次确实凑了点年轻化的热闹调调。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还记得拍的现场照片里,那个10.25英寸的仪表配合15英寸中控屏,感觉特别顺手,不会像以前那样盯着两个屏等你切换。不过我有一点点疑问:这实体按键还能留得住多久?毕竟在科技高度集成、追逐屏幕无边界的趋势里,谁还喜欢按键的存在感?我猜,可能是为了那些还在用实体按键惯的用户,省得太吓到他们。
再说,那个双外观策略——豪华版和运动版——我觉得挺聪明,毕竟用一套车架,差别在外观和细节,成本控制得还算不错。可比起一味搞花哨的虚拟升级,这实在是实操范儿多了。你会不会觉得,厂家其实是在用实打实的差异化在竞争,而不是卖虚的概念?我估算,外观设计上的变化可能只需要多花个几百块材料,变色喷漆,细节处理,可这几点得真正被消费者识别出来,才算赚到。
对比我身边朋友开的某日系车吧。光是底盘调校,差不多价位的情况下,迈腾那份稳是拿得出手的。仿佛在弯道里,迈腾像一只狡猾的猫——沉稳、线条流畅,不紧不慢。相比之下,另一款车的悬挂明显偏硬,过颠簸时感觉差了点弹性。没办法,这就像两份不同的生活态度,一个追求稳扎稳打,一个偏向激情逐梦。
但再转一点,供应链的角度我琢磨:这次新引擎——1.5T Evo2嘛,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体验错觉,就觉得这台发动机的调音比上一代更好听了。还记得我曾经跟一位修理工叔叔说起,他只淡淡答:可能是变了滤芯,或者压缩比调整后,声音变软了。——这就是一台发动机的心情状态:调得顺耳,不像以前那样嗡嗡响让人烦。
我觉得,研发的乐趣很像炒菜吧:调料少不了,火候得控制得刚刚好。新引擎的百公里油耗,估算在5.55L(体感、样本少,有点保守),我觉得这个数据只算中规中矩。毕竟,A车厂的宣传都说节油,但我知道,真正要省钱还是看你怎么开——激烈两脚油门的日子尤其要靠油耗指数给自己打个慰问。
不过说到这,插混版本我就有点恍惚。120公里纯电续航——这个,是不是意味着你出门都市短途,一天能不用担心油钱?但我心里又在想,续航够用不?我身边朋友大多都喜欢油电混合,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没认真算过纯电续航实际用到哪去。你会不会觉得,泛泛地讲120公里,就是还行,但实际操作可能还得靠心里安慰。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记得几天前问过一位好友,他说:我倒觉得,油耗低才是硬道理,路线不同,惯也不同。他的话让我想到,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远比车子的参数复杂,看得多了,油耗就不是一辆车的数据那么简单,而受你的驾驶惯影响更大。
说到驾驶惯,我不由得想到——那天我坐在副驾驶,看着司机在高速上手挥五指,自动变道切换得那么自然。那套IQ.Pilot增强辅助系统,支持高速NOA、自动变道和远程泊车,跟我讲,这是一套自动驾驶辅助带来的信心。但我心里有个疑问:它能应付复杂的城市场景吗?我没细想过,也许智驾会变得像我妈妈的那辆老车——很实用」,但还没懂得灵活。或者,有一天,它能在市区拥堵中看穿堵点吗?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挺妙的——那配色。新迈腾的内饰,保留了不少实体按键,这其实挺德系的传统,实用主义的代表。不过这是趋势吗?我五年前可能会说:实体按键永不落幕。但我有点想,以后会不会连实体按键都变成‘珍稀物种’?(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想想,科技改变生活的速度,确实超快。
说到突然想到:有时候,买车不就是买个安全感吗?哪怕油耗、配置再好,关键还得看,开起来心不心安。这个安心其实挺难用数据衡量的。下一次我在充电桩等待时,会不会突然觉得,这辆车已经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或者,只是像每天穿的衣服一样,惯了。
可触摸的小细节,是那天阳光下,漆面反射出微弱的蓝光,好像在说:看,我还挺年轻。这样的小事,或许才是最真实的感受源泉。你会不会也是这样,慢慢在生活里找到一些微妙的变化?还是说,生活已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