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雷克萨斯上海金山工厂传来重磅消息,工厂将于2026年年中完工,目前已有100名员工在地工作。要知道,这可是雷克萨斯首次在中国建厂,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上海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
但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同期,2025年款ES350在北美市场卖得火热,搭载3.5L V6引擎,售价约合人民币31万起,海外媒体都在吹"这是30万级别最香的豪华轿车"。
结果呢?
中国市场连个影儿都没看见!要知道,中国可是雷克萨斯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2024年在华销量超18万辆且实现正增长,ES系列更是销量担当。这次ES350偏偏"绕开"中国,评论区吵翻天:"是瞧不起中国消费者?""还是被国产新能源车打怕了?"
同期国内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可热闹了——问界M9月销稳定过万台、小米SU7累计交付超13万辆、比亚迪汉EV持续热销,连奔驰E级、宝马5系都开始"以价换量"。
那问题来了:ES350这款"北美香饽饽",为啥在中国成了"隐形人"?
今天咱就来扒扒这背后的门道。
第一部分:雷克萨斯ES350:ES350到底强在哪?为啥北美能卖爆却不敢来中国?
先说说ES350这次升级有多狠——2025年6月,雷克萨斯在北美市场正式发布全新ES350,官方指导价约合人民币31万起,搭载3.5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302马力),匹配8速自动变速箱,综合油耗约9.4升每百公里。配置上也是拉满:12.3英寸中控屏加抬头显示、Mark Levinson音响装了17个扬声器、L2+级辅助驾驶、后排老板座还带按摩跟通风功能。北美媒体试驾完给出评价,"这价格买这配置,德系三强得急眼"。
但是话说回来,ES350在北美玩得转,到了中国就是另一回事了。
为啥?
因为这车踩中了中国市场的三个"雷区",哪个都够它喝一壶的。第一个雷区就是动力系统不够给力,ES350的3.5L V6引擎虽然动力充沛,但0到100公里加速要花大概7秒多,这速度放在30万级别的车里头还算可以,但油耗就吃不消了——百公里9.4升的综合油耗,这数字在中国市场简直就是"油老虎"。你看看国产新能源车都是啥水平:问界M9装的增程系统WLTC综合油耗才1.5升每百公里、小米SU7纯电版百公里电费也就5到10块钱、比亚迪汉EV纯电续航能到600多公里。
现在中国消费者早就被新能源车那种"省钱又环保"的用车体验给惯坏了,你让他们开ES350这种"油老虎",年轻人压根儿就不感兴趣。
第二个雷区是智能化配置落后一大截。ES350的车机系统还停留在传统触控屏加物理按键的时代,连个激光雷达的影子都见不着,L2+辅助驾驶全靠毫米波雷达和几个摄像头撑着。你再看国产车都卷成啥样了:问界M9搭载的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城区里都能实现智能领航;小米SU7用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语音助手能跟你连续对话几十轮都不带卡顿的。雷克萨斯这套所谓的"传统豪华",放在中国市场就是典型的"老古董"配置,跟智能时代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第三个雷区就是价格没法打。ES350在北美起售价约合人民币31万,但要是进口到中国来,得加上25%的关税、13%的增值税,再算上运输成本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落地价怎么着也得45万起步。这价格在国内市场能买到啥?奔驰E级现在优惠完42万就能拿下、宝马5系优惠后44万左右、奥迪A6L给到43万上下,甚至问界M9增程版的指导价也才46.98万起。
你说雷克萨斯ES350拿啥跟人家"硬刚"?
45万的价格还是传统燃油,既没有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优势,也没有德系三强的品牌硬实力,更比不过国产新能源车的智能化配置,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当初挺多人觉得雷克萨斯是"品牌够硬不愁卖",结果呢?2024年的销量数据显示——雷克萨斯在华销量超18万辆且实现正增长,成为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的进口豪华车品牌,但这背后是终端大幅降价换来的。ES系列在很多经销商那里都有不小的优惠幅度,以前的"加价神话"早就不存在了。
这才是ES350"不敢来"中国的真实原因,不是人家不想来,是怕来了也卖不动,反倒把自己的金字招牌给砸了。毕竟45万的价格摆在那儿,消费者又不傻,同样的钱能买到配置更高、动力更强、智能化更先进的车,凭啥要为"情怀"买单?雷克萨斯心里这笔账算得门儿清,与其冒着"销量扑街"的风险硬着头皮进中国市场,还不如干脆就别来,省得丢人现眼。
第二部分:雷克萨斯混动技术:雷克萨斯的"豪华牌"为啥在中国不灵了?
说起来挺有意思,雷克萨斯以前在中国可是吃得开的很,ES系列在2020到2022年那会儿月销稳稳过万台,风光得很。
怎么之间就"失宠"了呢?
其实这背后是整个中国豪华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大地震"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先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说起。2020年以前,中国消费者买豪华车看重的是啥?无非就是"品牌响亮+做工精细+开着安静"这老三样。雷克萨斯当年就是靠这些本事吃饭的——零部件精度能把缝隙控制在2毫米以内、NVH静音水平怠速噪音只有38分贝、可靠性在J.D. Power连续拿了10年第一。这些硬指标在当时确实是硬通货,买雷克萨斯就图个省心。
但是到了2023年之后,消费者的需求彻底变天了,大家开始追求"智能化+电动化+性价比"这套新标准——要大屏幕至少得15英寸起步、要智能驾驶最好能在城市里实现领航辅助、要加速快零百6秒以内是基本要求、还得省钱电费比油费便宜大半。雷克萨斯引以为傲的那套"传统豪华",在新需求面前瞬间就成了"老古董",完全跟不上时代节奏了。
再看看竞争对手都怎么玩的,那真是一波接一波的"降维打击"。2025年的中国豪华车市场,早就不是奔驰宝马奥迪和雷克萨斯这几家"老炮儿"的天下了。新能源车品牌全线杀入这个战场,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问界M9售价46.98万到56.98万,搭载的是华为全栈智能系统,包括鸿蒙座舱、ADS高阶智能驾驶、途灵底盘这些黑科技,车里还配了冰箱彩电大沙发,2025年月销稳定过万台,成为50万以上豪华车的销量冠军。小米SU7虽然定位是轿跑,售价21.59万到29.99万,但智能座舱用的小米澎湃OS加高通8295芯片,把一众合资车的车机系统给吊打了,2025年前5个月累计交付约13.2万辆。比亚迪汉EV售价20.98万到28.98万,用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安全性通过了C-NCAP五星评级,还有刀片电池加持,妥妥的"技术流"代表。
这些车不光价格比ES350便宜10到20万,配置还更高、动力更猛、智能化水平更先进。
雷克萨斯以前引以为傲的"豪华感",在这些国产新能源车面前就好比"拿着诺基亚跟iPhone比续航",人家玩的压根儿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雷克萨斯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出了问题,人家死磕混合动力HEV这条路,坚决不推纯电车型,理由是"纯电技术还不够成熟,混动更可靠更保险"。但中国市场早就用实际行动投票了——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接近一半,而且纯电车占比超过六成。雷克萨斯这波"保守策略",把自己给排除在"主流赛道"之外了。
说白了,不是ES350这车本身不够好,是雷克萨斯压根儿就没搞明白中国消费者现在要的是啥。
中国市场现在要的是"又快又聪明还便宜"的车,你雷克萨斯还在那儿讲"手工缝线真皮座椅"、"静音效果堪比图书馆",这不是对牛弹琴吗?消费者现在关心的是零百加速能不能快、智能驾驶能不能自己开进地库、一公里成本是不是真的很低,至于座椅是不是手工缝制的,车内噪音是40分贝还是38分贝,压根儿就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了。时代变了,雷克萨斯还在用老思维应对新市场,不掉队才怪呢。
第三部分:雷克萨斯上海金山工厂:ES350"缺席"背后,雷克萨斯在中国还有戏吗?
现在问题来了,ES350不来中国,雷克萨斯在国内的日子还能好过吗?
咱们从三个角度掰扯掰扯这事儿。
先从品牌定位来看,雷克萨斯现在陷入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往上比吧,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L这些"老炮儿"在豪华感和品牌底蕴上还是要压雷克萨斯一头,毕竟人家是百年豪华品牌的积淀摆在那儿。往下看呢,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和性价比上又把雷克萨斯给完爆了,同样30万出头的价格,你能买到配置拉满、动力爆表、智能化领先的国产车。
雷克萨斯自己内部还在"左右互搏"——ES系列定位中大型豪华轿车,但同品牌还有RX中大型SUV、NX中型SUV,价格区间高度重叠都在40到60万这个范围,消费者看着都选择困难症犯了。
ES350不来中国,说不定对其他车型来说还是件好事儿,反正少了个"内部竞争对手"。
从市场策略来看,雷克萨斯现在终于醒悟了,开始在中国建厂生产纯电车型。2025年10月23日,雷克萨斯上海金山工厂传来消息,工厂将于2026年年中完工,计划2027年投产纯电车型,初期产能10万辆。
这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但问题是——会不会太晚了?
2020到2022年那会儿,中国豪华车市场还处在"油电并存"的阶段,那时候如果雷克萨斯推出ES350甚至ES纯电版,还能吃到一波"混动红利"。但现在呢?2027年才能投产纯电车型,到那会儿国产新能源车又不知道卷到哪一步去了。而且是,雷克萨斯目前推出的RZ纯电SUV在中国市场表现惨淡,月销连500台都不到,这说明雷克萨斯在纯电领域的产品力还远远不够。
从财务压力角度分析,雷克萨斯现在是"不敢冒险"。ES350要是真进口到中国来,45万起步的售价很可能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你看看雷克萨斯LS在国内的情况就知道了,售价87.8万起步,结果月销量连100台都不到,这就是前车之鉴。与其冒着"卖不动还砸口碑"的风险,还不如集中资源去推RX、NX这些SUV车型,毕竟SUV销量占比超过七成,这才是真正的"基本盘"。
说白了,雷克萨斯现在玩的是"收缩战线、保住基本盘"的策略——ES350不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性放弃,绝不是一时的疏忽大意。
但问题是,这招能管多久呢?
虽然2024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超18万辆且实现正增长,成为唯一增长的进口豪华车品牌,但这是靠终端大幅降价换来的。等到2027年雷克萨斯的纯电车型投产,那会儿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会是什么样?国产品牌会领先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未知数。
留给雷克萨斯转型的时间窗口,真的是越来越窄了。
再不加快脚步推出有竞争力的纯电产品,恐怕连"基本盘"都保不住了。
第四部分:雷克萨斯ES350:网友都在问啥?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ES350"缺席"中国市场的消息一传开,评论区变成了"吐槽大会"现场,各种疑问满天飞。
咱挑几个问得最多的问题,好好唠唠。
第一个高频问题就是:"雷克萨斯是不是瞧不起中国市场?为啥北美有的咱们这儿就没有?"说实话,这倒真不是瞧不起中国消费者的问题,人家是"心里没底"。雷克萨斯很清楚ES350那套"传统豪华"打法在中国市场根本玩不转——30万这个级别的消费者,要么咬咬牙加点钱上奔驰宝马奥迪,图的是品牌力更强;要么买国产新能源车,图的是配置更高性价比更好。
ES350夹在中间,两头都不讨好,进退两难。与其冒着"销量扑街"的风险把车进口过来,还不如先观望市场反应,等技术成熟了、定价策略想清楚了再说。说白了,这是纯粹的"商业决策",跟"地域歧视"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就是单纯算不过来账罢了。
第二个问题也问得挺多:"雷克萨斯的混动技术不是挺牛的吗?咋在中国就不行了呢?"混动技术确实牛,这点没得说,但架不住"时代变了老铁"。
雷克萨斯的HEV油电混动系统省油又可靠,但有两个要命的硬伤。第一个硬伤是不能上绿牌,中国的新能源只认插电混动PHEV和纯电EV,雷克萨斯这种不能外接充电的HEV根本不算新能源车,在北京上海这种限牌城市买雷克萨斯还得老老实实摇号,这一条就劝退了一大批潜在客户。第二个硬伤是后期使用成本还不够低,HEV百公里油耗5到6升,看着是省,但跟纯电车一比还是贵,纯电车百公里电费也就几块钱。
中国消费者现在精明着呢,买车会算总账——购车成本加使用成本再加牌照成本,这么一算下来雷克萨斯的优势就不明显了,甚至还处于劣势。
第三个问题最关键:"雷克萨斯会不会推ES纯电版?还有没有机会翻身?"有这个可能,但得看雷克萨斯"转身"的速度够不够快。
2025年10月,雷克萨斯已经在上海金山启动了纯电车型工厂建设,计划2027年投产,初期产能10万辆。但问题是,目前雷克萨斯的RZ纯电SUV在中国市场表现惨淡,月销连500台都不到。
为啥卖不动?
还是老问题——续航不够长、智能化水平一般般、价格还偏贵。如果雷克萨斯真想在中国市场"续命",得老老实实做三件事:第一是推出原生纯电平台的轿车,不能再搞"油改电"那一套糊弄人;第二是把智能化水平拉到主流标准,最起码得配上激光雷达和城市领航辅助功能;第三是价格得"接地气",纯电版ES要是定价超过40万,基本上就没戏了。但以雷克萨斯那"慢性子"的研发节奏,等到2027年投产,到那会儿国产新能源车又不知道卷到哪一步去了,雷克萨斯能不能追得上还真不好说。
结语:雷克萨斯品牌:雷克萨斯的"豪华梦",在中国怕是要醒醒了!
从2025年10月ES350"绕开"中国这事儿就能看得明明白白:雷克萨斯还在做"传统豪华"的美梦,但中国市场早就进入"智能电动"的新时代了。
你再怎么强调"手工缝线真皮座椅"、"静音效果堪比图书馆"、"零部件精度达到微米级",消费者要的是"加速快又聪明"、"智能驾驶能自己开"、"用车成本超级低"。这不是说雷克萨斯的车不够好,是整个游戏规则都变了——就好比当年诺基亚手机质量再牢靠,摔都摔不坏,也扛不住智能手机的降维打击,时代抛弃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雷克萨斯现在面临的困境,说到底是"转型太慢"的后果。
人家国产新能源车品牌早就开始布局智能化、电动化,雷克萨斯还在那儿死磕混动技术,等反应过来想转型的时候,发现已经落后了一大截。好在2025年10月雷克萨斯终于开始行动了,上海金山工厂建设正在推进,计划2027年投产纯电车型。但这能不能挽回局面还是个未知数。
接下来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除非能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纯电产品,而且价格、配置、智能化水平都得跟上主流标准,否则市场份额会被一点点蚕食殆尽。
最后来个灵魂拷问:假如雷克萨斯真把ES350引进中国,定价45万起步,配置和动力还是现在这个样子,你会掏钱买吗?
还是加点钱上奔驰宝马奥迪,或者选国产新能源车?
这问题估计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答案了吧?评论区来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