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狂卖19万辆 近半是十万小车 背后暗藏隐忧

#上海观光路线推荐#

小鹏狂卖19万辆 近半是十万小车 背后暗藏隐忧

数据耀眼。成绩惊人。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小鹏汽车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达到197,189辆。同比增长高达279%。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小鹏2024年全年的总交付量。表面风光无限。但拆开看。近一半销量来自一款十万元级小车——MONA M03。

这到底是成功的转型。还是潜伏的危机?

MONA M03:拯救销量的“神车”

这款车太火了。上市仅1小时。大定就突破12,566台。上市9个月。累计交付已超12万辆。连续10个月月交付破万。它是A级纯电轿车市场的绝对领跑者。

为什么这么火?极致性价比。11.98万元起售。却给了越级的智能体验。它全球首次在15万内实现满血版智能辅助驾驶。搭载双Orin-X芯片。总算力508TOPS。甚至实现了“人机共驾”——打方向盘时智驾系统不退出。彻底解决传统痛点。

还有颜值。溜背轿跑造型。0.194Cd超低风阻。空间?2815mm轴距。掀背尾箱容积最高达1603L。用户调侃“搬家不用货拉拉”。

小鹏狂卖19万辆 近半是十万小车 背后暗藏隐忧-有驾

战略转折:从高处不胜寒到俯身冲量

曾几何时。小鹏苦恼于中高端市场的困局。G9曾因定位和定价问题未达预期。团队、供应链、成本控制都曾是其痛点。

转机来自一场“成本革命”。王凤英的加盟成为转折点。这位“铁娘子”挥出利刃:向采购腐败开刀。零部件成本降了25%;重构研发流程;砍掉冗余配置。何小鹏坦言:“她对成本控制很凶残”。这才让MONA M03在拥有高阶配置的同时。死守价格底线。

效果立竿见影。规模效应显现。小鹏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达15.6%。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达10.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更是升至17.3%。创历史新高。现金流也大幅改善。截至第一季度末。在手现金储备达452.8亿元。

繁荣下的隐忧:失衡的销量结构与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小鹏狂卖19万辆 近半是十万小车 背后暗藏隐忧-有驾

隐患也随销量而来。MONA M03一款车就占了小鹏整体销量的近一半。这种依赖是危险的。一旦这款车市场热度消退。或出现强劲对手。小鹏的销量大盘将直接动摇。

更深层的是品牌挑战。当MONA M03大量上路。甚至进入网约车市场。小鹏苦心经营的高端品牌形象正被迅速稀释。一位G9车主无奈道:“现在提起小鹏。路人只问M03多少钱”。单车利润薄。15万元的均价使单车毛利承压。而小鹏研发投入却在激增。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41.9亿元。同比增长48.6%。走量车型的利润能否支撑AI生态的长期投入?这是个问题。

与此同时。小鹏的中高端车型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尽管推出了新X9、P7+、G6、G9。但其中高端车型中。尚未有月销破万的“战绩”。P7+的销量甚至从高位下滑。曾经的明星车型P7逐渐退场。

未来之路: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远

小鹏狂卖19万辆 近半是十万小车 背后暗藏隐忧-有驾

小鹏显然意识到了问题。其未来关键在于:能否在守住MONA带来的市场份额的同时。成功突破中高端市场。

他们正在努力。重磅新品小鹏G7已上市。被寄予厚望。它搭载最新尖端技术。是小鹏技术实力的集大成者。其市场表现将直接关系到小鹏品牌能否成功突破现有的价格区间上限。此外。基于G9平台打造的首款增程车型也将在四季度推出。

结语:胜利的喜悦与未来的挑战

小鹏的半年19万辆。是一场成功的“生存突围”。MONA M03证明了其精准捕捉市场、极致控制成本的能力。它带来了宝贵的现金流和规模效应。让公司得以喘息。并有力回击了所有关于其能否活下去的质疑。

但这只是上半场。接下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如何让高端产品真正赢得用户?如何平衡好“走量”与“品牌向上”这两件看似矛盾的事?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小鹏的故事。是中国新能源车企激烈竞争的缩影。从活下去到活得好。这条路注定不平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