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墙,七月份的炽热还没褪去,一辆崭新的吉利星愿静静地在展厅中央反光,销售顾问用套路稳定的语速给客人描绘未来,几步之外,却有一辆本田飞度孤零零地停在角落,灰尘细微,却没人打理。空气里漂浮着电与汽油的味道,带着去年已过时的流行乐,就像两代人争吵中永远说不清的道理。
如果让你选一台小型车,是会忠于情怀,选择那台曾给你无数回忆的本田飞度,还是会像大多数消费者那样,朝向电池、屏幕、充电桩的新世界鞠上一躬?
七月份小型轿车的销量,数据诚实得像刑事现场的指纹,每一笔都由千万人用脚投票:吉利星愿,44274辆,这个数字不像一台新上市不到一年的车,更像是多年前合资品牌的主场统治。紧随其后的是两员“电动勇士”——比亚迪海鸥、比亚迪海豚,分别交出了22941辆、12865辆,还有曾经人民代步希望的五菱缤果,也默默贡献了四位数。反观榜单末端,两位曾经“笑傲群雄”的老友,大众Polo、飞度,分别只剩229辆和75辆,低到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
有人说,市场不会无故冷血,销量也是民意调查。数据背后,是一个关于变革的场景,一如法医在案件里读出生活的苦辣。纯电动国产车正取代老派合资小车,仅用掉转方向盘的速度。
很多人误会飞度总是“一车难求”,其实这是对情怀的错觉——在这个连怀旧都要插电的时代,“情怀”成为稀缺,但不等价于“市场”。飞度被边缘化,也不是设计师一觉没睡醒,或者本田的品控突然想不通了,更不是Polo上市加价坑了买家。归根结底,是产品力和时代的脱节、消费趋势的迁徙:电池技术下放、价格下探、续航升级,电动微型车把油车的全部“可爱”,连同油价、限号、噪音都顺手“电”走了。
吉利星愿登顶,有几个证据链值得挖一挖。首先是参数上的“降维打击”:刚上市的它,尺寸做到同级最长(车长4135mm,轴距2650mm),外形、空间直追老大哥,价格又贴近比亚迪海鸥这种实打实的“卷王”,配置上各种智驾和娱乐屏幕毫无保留地下放给入门级——对于普通刚需消费者来说,什么吉姆尼情怀、什么Fit改装,那都是小众赛道。现实面前,谁占便宜,谁就是市井英雄。
至于那几位上榜的“非主流”电车品牌——钇为3、多米、拾月,像是案件里的小角色,念起来都让人容易打错拼音,但他们照样能稳稳拿到三位数、四位数的成绩。对比飞度的75辆,就像同一场刑侦考试,一个人只写了名,答案全空白。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不用太烧脑。新能源下乡,限购浪潮,油价波动,使用场景一一重塑了市场。过去的家族买车逻辑是“买本田,皮实耐用省心”,现在的年轻家庭是一部“铁打的电池”,想要续航、智能、成本低、“整活多”——燃油小车自然无地自容。当然,也不能寄希望于飞度能靠“粉丝效应”发光发热,毕竟再铁的情怀,也熬不过家庭预算和城市新政策的雨打风吹。倒不是说本田“技不如人”,但如果还坚持智能配置和极限空间利用就想复刻奇迹,无疑等同于拿老解剖刀切现代橡胶尸体——手感依旧,但病灶全变了。
这时候不得不佩服国产新势力,学刑事现场痕迹同样讲究“顺势而为”——既然电动化潮流不可逆,不如快刀斩乱麻:价格升级、配置升级、渠道铺开、补能完善,全方位把合资和早年自主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如果非要黑色幽默一把,那大概可以这样总结:在中国的小型车市场,“情怀开不起发票,销量才是通行证”。要么接受现实做出改变,要么等着别人用数据把自己埋葬。顺便说句,做刑侦也一样,有再多经验、故事,奔着“证据链”才有权发表最后的意见。车市江湖,合资小型车已是旧案卷宗,翻的人越来越少。
说到这里,也许“合资情怀”确实还有点用——还能用来让评论区热闹两天。至于现实世界,在一幢幢高楼下,在夜里马路边飞驰而过的,不再是“小钢炮”,而是小电驴和国产电动盒子,这就是证据明摆着的结论。
但故事总会有转折。新能源车型爆棚,是惯性还是阶段性?被遗落的飞度们,是终局落点还是下个轮回起点?如果有一天,电动小车因为供电紧张、政策风变重新抬高门槛,那时我们会不会又重新记起,曾经烧油、会跑、会陪你“广本5万公里无大修”的那些日子?
这个疑问,留给时间,也留给喜新厌旧的车市和热爱怀旧的你们。等下一个排行榜出来,或者等合资车企想明白还能搞什么花样时——答案自然还会在一份份“无声”的销量表里给出。不信,你就等着看证据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