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天籁11月上市,搭载鸿蒙座舱,燃油车首发

说到东风日产这次把华为鸿蒙座舱系统塞进燃油车天籁里,老实说,我第一感觉就是一句话:国产车企这几年真是越来越会“玩”了。

你看,以往大家都觉得只有电动车才配“智能”,燃油车就该老老实实踩油门、换挡、跑长途,智能化和它没啥大关系。

结果东风日产这波,让人眼前一亮,“智能座舱”搭燃油车,直接把行业里那个固有认知给拽下来重来了一遍。

为什么这事能火?

东风日产天籁11月上市,搭载鸿蒙座舱,燃油车首发-有驾

其实大家都知道,电动车这两年火的不仅仅是“环保”,更多是智能化体验。

你买个新势力电车,车机系统、语音助手、氛围灯、各种APP,感觉像买了个能跑的超级平板电脑。

可燃油车呢?

虽然也有升级,但大都还是跟着后面学,大多数做得半桶水。

现在东风日产天籁直接跟华为鸿蒙合作,把最新的HarmonySpace 5和MoLA架构搬过来,不是简单装个导航、听个歌就完事,而是整个座舱都变了。

别说,搞得还真有点像“汽车智能化的第二春”。

这回天籁的新版本叫“鸿蒙座舱版”,据说十一月上市。

动力、底盘这些传统强项它没怎么动,就是把大家平时吐槽“车机卡、交互傻、功能少”的这个“短板”彻底翻新了。

车机屏幕直接上了15.6英寸的大平板,搞得跟家里客厅那电视似的,操作流畅度、界面交互都能跟安卓平板、iPad掰手腕。

手机一碰就连,各种APP直接用,原生鸿蒙生态给到48个,导航、娱乐、办公还带点花哨小功能,比如无麦K歌、笑脸抓拍什么的。

这些看着都是“花头”,但用起来确实比以前那些半成品车机舒服太多。

我觉得这里最大的意义其实不是配置多高、屏幕多大,而是给大家提了个醒:智能化体验不是电动车专利,燃油车只要肯下本,也能玩出花样。

过去,大家脑子都被“智能化=电动化”洗过去了,是不是电车才能有那种“带点未来感”的驾驶体验?

现在东风日产直接用事实告诉你,燃油车照样能智能、能便捷、能有趣。

再看这次天籁在“豪华感”这块也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音响,17个扬声器,还有那种能升降的星环散射体,车里哪哪都能感受到环绕声,跟在电影院里似的。

这种配置,以前只有顶级豪华车才舍得给。

车内灯光也是玩得挺花,256色氛围灯,副驾驶还能根据动作变光效,搞得和科技展厅一样。

外观也没大的变动,但细节很讲究,前脸改成展翼格栅,贯穿式LED灯带,轮毂加大,尾灯上还点缀了11颗“宝石灯珠”,晚上看起来很有辨识度,这种低调的高级感,其实比那些满身“大灯带”的车更耐看。

东风日产天籁11月上市,搭载鸿蒙座舱,燃油车首发-有驾

动力方面,这次还是用的2.0T VC-Turbo发动机,243马力,371牛·米扭矩,匹配CVT变速箱。

说实话,这套动力总成已经是“老朋友”了,成熟可靠,烧油经济。

日产也很清楚,很多人买燃油车,就是看中省心、省力,开着没啥“续航焦虑”,不用老惦记着充电桩在哪儿。

现在给你智能座舱加持,又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动力却还是熟悉的那一套,谁说燃油车就落伍了?

其实这事背后,是一种很聪明的市场策略。

现在电动车内卷得越来越厉害,动不动就拼参数、拼功能、拼发布会热度,各种新势力品牌,把车做成了“电子产品大比武”。

东风日产没跟着大家一起“卷电动”,而是另辟蹊径,专门服务那些“还没准备好买电车”的人群,他们对燃油车有感情,对电动车有点顾虑,但又想体验“智能座舱”的新鲜。

这波操作,真是对准这批潜在用户下的一剂猛药。

还有,华为这次的角色也挺关键。

之前鸿蒙座舱系统主要在新能源车上露脸,现在直接“敞开大门”给燃油车用了,这其实也是个信号:智能化不是只属于电动化,谁都能用,华为就是想做“中国汽车博世”,给所有车企提供先进技术,不管你是烧油还是用电。

对车企来说,有了华为的加持,自己造车不用再死磕“车机系统”那些复杂的底层技术,专心做车就行,座舱智能直接拿来用,成本低、效果好。

说到底,这次的天籁·鸿蒙座舱版其实很“平实”,没啥花里胡哨的发布会、夸张的宣传语,就是把智能体验做好,把豪华感做足,让开燃油车的人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它不追求“热闹”,而是追求“舒服”和“安静”。

现在很多车越来越像手机发布会,比拼参数、功能堆到天上,其实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那么多。

天籁这次反而回归本质,追求一种“用得舒服、看得顺眼、功能够用”的状态,这反而让人觉得特别。

你如果仔细想一想,这其实给整个行业做了个“示范”。

燃油车不是只能被动等着“被电动化淘汰”,只要肯和科技公司合作,在智能化、互联体验上下功夫,传统车一样能找回自己的市场位置。

对于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买电车的人来说,这种“智能燃油车”是个很好的过渡方案,不用接受“充电焦虑”,也不用担心后期保养复杂,就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升级”。

当然,这条路能不能真的走通,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

东风日产天籁11月上市,搭载鸿蒙座舱,燃油车首发-有驾

毕竟,行业趋势是电动化,但中国市场这么大,燃油车用户基数还是很庞大,一下子全都换成电动车也不现实。

只要燃油车能不断升级体验,让用户觉得“没必要为智能化换电车”,那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东风日产这次和华为联手,至少证明了一个点:智能化不是电车的专利,燃油车也能玩转科技。

还有一点必须说,这几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汽车产业怎么才能“弯道超车”,之前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电动车和智能驾驶上。

但其实,像东风日产这种思路,不跟风大潮、专注自己用户需求、和科技公司合作,把能做的体验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不是硬要逼大家换电车,而是让每种车型都能有自己的“第二春”,这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所在。

最后说说消费者。

在如今这个“功能爆炸”的时代,什么车都拼参数,听着很厉害,但用起来未必舒服。

车嘛,开着顺手、坐着舒适、用着省心才是王道。

天籁·鸿蒙座舱版这次的升级,没在动力和底盘上折腾,而是把大家最关心的“用车体验”做到极致。

让你开着还是熟悉的天籁,享受的却是最新的智能座舱,既有科技感,也有安全感,对很多燃油车用户来说,这才是最接地气的升级。

所以说,无论最后这款车卖得好不好,东风日产和华为这次的联合,已经让传统燃油车看到了“智能化转型”的新方向。

它不是简单地“给车加个大屏”,而是整个驾驶体验、交互逻辑、娱乐生活全都焕然一新。

以后谁再说燃油车没未来、只能淘汰,估计都会多想两分钟。

智能化,确实改变了汽车行业规则,但谁说只有电动车能玩?

只要用心,燃油车一样能变得智能、有趣、有温度、能拉长线。

天籁这次,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大家都说趋势不可逆,但只要用户有需求,产品能创新,就没有绝对的终结。

燃油车还很有戏,智能化也绝不是“电动专利”。

只要敢打破固有认知,传统老品牌也能杀出一条新路。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汽车行业的活力和机会。

11月上市后市场怎么选,谁也不知道,但有了这股“智能反击”,至少让所有人都重新思考了燃油车的可能性。

这才是行业真正值得关注的变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