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别克最近“致敬”国产品牌这事,我第一反应其实跟大多数网友差不多,心里咕哝一声:合资大厂这是蹭国产的流量来了?以前大家潜意识总觉得合资品牌高高在上,国产是后来居上,现在倒好,别克主动发起“致敬”,这气氛你品,细品。这到底是在表达敬意,还是在借势营销,甚至,看上去有点“蹭热度”?
咱们不妨先来琢磨琢磨,别克为什么突然要玩这一手。你说,别克作为几十年老品牌,以前在中国那可是靠“洋气”和“技术”吃饭的,现在突然满世界去“致敬”国产头部品牌,肯定不只是单纯地“谦虚”两句。要说没有点营销心思,那我绝对不信,别克这波操作,放在商业世界算是明牌:就是要借着理想、华为、小米这些现在影响力巨大的品牌,为自己的新车预热,收割一波关注!
有时候我就在想,中国汽车市场真是变化快。前些年国产车要“向合资看齐”,现在换成合资车主动“对标”国产网红,这一轮轮的权力交替背后,其实是用户的选择、技术的发展,还有品牌的形象在变。别克这波“致敬”,实际上把咱中国品牌的地位捧到了台面上。为什么要致敬?不就是市场不由人,人得顺应潮水吗。
你翻看别克微博,人家致敬奔驰,是为了给新旗舰L7贴个“豪华牌”,比车长、玩无框门、提零重力座椅,这不明摆着在对标高端细分嘛。然后致敬理想,那更直接——1400公里综合续航,主打个“奶爸车家的幸福感”,就差没说我们跟理想一样,家里有娃,续航无忧。最后致敬华为鸿蒙智行,靠智能驾驶和激光雷达喊口号,生怕别人不知道我车机里那点智能配置。别克说白了用的是“借光法”:你强,我就紧紧抱住你的腿,顺道还给自己加点戏。
可同样是“致敬”,用户能不能买账呢?不少网友一边吐槽“别克还蹭流量蹭国产脸上了”,一边又关心:你别克车机到底灵不灵,智能驾驶到底能不能少踩两脚油门?说白了,现在消费者最关心的不是你营销说多漂亮,而是你的产品到底有没有你吹的那么牛。
举理想为例,它增程路线玩得明明白白,别克直接迎头赶上,动力搭配看的就是“理想那一套”。同样场景——短途用电,长途发电,家庭买菜接娃,再偏不开主流需求。别克这也是看透市场,把家用牌打穿。但咱说句公道话,你“致敬”归“致敬”,人家理想那是趟出了一条路,不是你喊个口号,搞个1.5T三元锂电池,全天下豪车都姓别克了。
再说说智能化和技术出海这事。别克L7主打“Momenta R6大模型”,硬件夯实到双激光雷达、五个毫米波,拿出来看数据一点不输华为那波,而且别忘了,这Momenta也是华为投资的,算法跟ADS乃至奔驰、丰田都用。好家伙,现在中国技术反向输出,别克都成全球化样板了。这趋势怎么看?过去车企靠进口,美国技术进中国;现在反倒中国软件、自动驾驶成了国际合资的底盘。风水轮流转,合资车反过来要靠本地智能来“保命续命”。
别克还有点让人犯嘀咕的,就是这轮营销背后“人设裂缝”。网上很多车圈大V跟用户都说:别克这套车机体验跟小米比,至少差三年。用户要的是什么?界面流畅、功能丰富、生态完善。可到别克手里,宣传材料说得天花乱坠,真用起来卡壳掉线、体验一般。那咋办?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最终大家买不买账,还是得看你交付那辆车到底值不值票价。
咱再琢磨琢磨,别克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中美混血”怎么在中国市场混得更舒服。你说以前合资品牌靠技术壁垒和网络做渠道,分分钟占住高地。但新能源这一轮,国产品牌是从用户体验、成本链到智能化,把你传统合资车的优势几乎全瓦解。别克这次布局,看起来不是只想喝汤,它是真想坐在桌前吃一口肉。无论是“逍遥”全域架构,还是华为、宁德时代、Momenta这些中国资源通通往里摁——要速度有速度、要续航有续航,连智能生态都学小米那套多屏联动、AI交互。哪怕你说背后没直接合作,思路就是跟着“国产网红”走。
这也难怪,毕竟智能大健康座舱、移动“第三空间”这些概念,说到底,是中国用户喜欢什么,车企就跟着做什么。谁还在讲“外资技术遥遥领先”?这年头讲究的是谁先把用户爽点打透、把生态做全。别克能喊得出“30亿公里数据训练”,能上27扬声器,能推母婴级内饰,硬件配置上去,软件体验刷够,这才能拉来买单的人。
说到这,问题也来了:传统合资该怎么守住阵地?能不能让这波“致敬”变成真本事?还是说,产品力拉胯,最后“致敬”完了,用户还是跑去买国产?过去咱们觉得传统合资一定靠得住,如今消费观念变了,年轻人根本不认“洋品牌”的老本。你不是把价格定在25-30万,斜着对标小米SU7、问界M5吗?便宜我能买着体验好的国产,凭啥非得选你别克?说到底,互联网基因越来越强、生态外溢能力更强的车企,才有机会形成用户粘性,不光靠硬件堆料能解决问题。
技术再厉害,体验跟不上,一切归零。现在国产品牌做车机、做服务、做增程,实际上已经给市场设了一系列新标准,合资想抄作业也不是说抄就能抄的。比如销售渠道,别克还在做多元化,小米车要借你经销网络,但这只是表面的合作。用渠道借路,能拉来多少销量,还得看后段体验能不能承接得住。
回头想想别克的这一轮“致敬”,我觉得有两面。一面是他们真的看到中国品牌已经变得足够强大,愿意转身学习、主动对标;另一面也说明传统合资的日子确实难过,必须用一种更聪明的策略去赢回用户。这其实是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转型的一张答卷,能不能及格,还是得看你最后拿出了什么货色,能不能对得起溢美之词的宣传。
说到底,“致敬”只是一种表态,能不能走心,还得端上来让消费者吃到嘴里才算数。营销可以拉流量,产品力才能守江山。别克要在中国市场二次创业,除了向国产学习、借用中国资源,更要守好体验的底线,不然,十年后不但没“上桌”,连个“打酱油”的位置都保不住。合资品牌能不能靠“致敬”焕新生机?别羡慕国产的风头,先把自己这碗饭吃好再说吧。
所以这个汽车圈“致敬”大戏最后会铺向哪,大家很快就能用脚投票。你车好用、服务跟得上、体验拉满,别说“致敬”,我还可以“效仿”,甚至反超。而如果你停留在表面,“致敬”完了只是把自己当了个流量话题,那就只能是一阵风、几声响。未来谁能在中国市场立得住,技术、体验、用户关系,说白了,哪一样能含糊?
有句话也许今后会越来越成为共识——咱中国汽车市场就是试金石,谁都别想着靠噱头混,卷配置、卷智能、卷生态、卷服务,这才是王道。别克要不要致敬其他人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在这样高度内卷环境里,交上自己的高分答卷。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