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 L 的试驾表现证明,245毫米宽度的轮胎确实限制了其1102匹马力的发挥,但单电机后驱版本展现出五颗星级的操控与能耗表现。
在这次封闭场地的试驾中,四驱双电机的比亚迪汉 L展示了其强悍的动力输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245毫米的轮胎在急加速时明显存在打滑现象。
如此强大的动力与过于保守的轮胎配置之间的矛盾,成为了许多车主心中的一块心病。
在测试的加速和绕桩项目中,尽管能够体验到极强的推背感,但轮胎的高频啸叫声无疑意味着它难以支撑如此强大的动力,导致驾驶者在操控中的不安。
进一步分析,汉 L 的悬架系统在舒适性与运动性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
然而,即便是将电磁减振器调整至最运动模式,在大幅度加减速时,车身也会出现明显倾斜。
这种设计虽然提高了乘坐的舒适度,却在极限驾驶时加重了轮胎的摩擦力负担。
这种情况让车身在急转弯的时候,特别是前轮需要较大摩擦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失控。
转向后驱单电机版本的汉 L,情况有所改善。
后驱系统不仅减少了前轮的负担,还更好地利用了动力。
相比四驱版的竞争对手,后驱版本在高速变道及城区路况下展现了更高的灵活性与操控信心。
虽然动力输出降低至580kW,整体加速表现也仅达到200km/h,但这种设定使得驾驶者更容易掌控,避免了续航与效率的牺牲。
更令人欣喜的是,后驱单电机版本的汉 L在能耗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满意。
根据试驾数据,百公里的能耗在18度出头,远低于同样功率输出的特斯拉Model 3,后者在相同路况下能耗约为16度。
这不仅证明了比亚迪在电机能效控制方面的努力,还让消费者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汉 L 配备的智能辅助系统——天神之眼 B,在实际驾驶中的表现也极具参考价值。
系统能够精准识别红绿灯及进行迅速起步,但在超车与并线时的决策能力稍显不足,或许未来会通过软件更新来优化这部分。
不过,对日常城市驾驶而言,该系统已经展现了其基础能力。
结合以上试驾体验与数据分析,比亚迪汉 L展现出的确是当代电动车中技术与性能的双重提升。
但需求方需要明确的是,如果追求极限性能,四驱版本或许更具魅力,而若更侧重于舒适且经济的驾驶体验,后驱单电机版本将是更明智的选择。
在选购过程中,消费者应考虑自身需求,明白选择何种动力配置所带来的不同驾驶体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出行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