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汽车时,我们通常会关注车辆的长宽高、轴距等关键参数,然而,轮距这一指标却往往被忽视。然而,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同车型的轮距设计确实存在差异,如有的车辆前轮距窄于后轮距,有的则相反,还有的车辆前后轮距保持一致。那么,这些不同的轮距设计究竟有何深意呢?
▣ 轮距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澄清一下轮距的概念。轮距,顾名思义,指的是汽车左右两侧车轮之间的中心点距离。这种距离的设定并非固定不变,前轮距和后轮距有时会保持一致,有时则会有所差异。这两种不同的设计方式,各有其独特的应用和优势。
▣ 宽轮距的影响
一般来说,轮距越宽,驾驶时的舒适性也会相应提高。然而,对于某些国产轿车而言,若没有配备方向助力,过宽的前轮距可能会使得方向盘变得沉重,从而影响驾驶的舒适度。此外,轮距还会对汽车的整体尺寸、重量以及横向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 前后轮距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前后轮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设计时人为设定的。理论上,前轮距通常设计得稍大于后轮距,主要是因为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过弯时,外侧的前轮所承受的应力最大。为了减少过弯时的侧倾力矩,前轮距被设计得稍宽一些,以增强汽车的操控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前轮距往往被设置为大于后轮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后轮距有时也会设计得大于前轮距。这种设计在汽车高速直线行驶时,有助于增加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例如,国产ATSL的前后轮距分别为1535mm和1578mm,而宝马3系的前后轮距则分别为1543mm和1583mm。当然,也存在前后轮距设计相同的情况,例如MINI ONE,其前后轮距均为1501mm。
▣ 更换轮毂的影响
那在更换轮毂后,汽车的前后轮距会发生变化吗?我们以国产ATS-L为例来进行探讨。
在更换轮毂后,汽车的前后轮距确实可能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方向盘的轻重感。具体来说,如果轮胎条件保持不变,前轮距的宽度与方向盘的负荷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前轮距越宽,方向盘的负荷也会相应增加;而前轮距变窄时,方向盘的负荷则会减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