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工业的历史长卷中,能够以“百万辆”为单位书写里程碑的品牌屈指可数,而比亚迪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将这个数字从500万跃升至700万,再到如今的1000万辆。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标志性时刻的“主角”总是同一个名字——腾势。当第100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车腾势Z9钥匙交到《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手中时,这个场景仿佛在诉说: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故事,正由创新者共同谱写。
从“陪跑”到“领跑”:腾势的逆袭密码
回溯2011年腾势诞生之初,这个由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的品牌曾被视为“技术混血儿”。但真正让腾势蜕变的,是比亚迪全面主导后注入的“技术基因”。2022年腾势D9的横空出世,用连续两年MPV销冠的成绩单证明:当三电技术遇上豪华定位,市场会给出最热烈的回应。今年前8月7.95万辆的销量背后,是D9平均每分钟就能卖出一台的“爆款节奏”,而即将上市的腾势Z9GT更以33.98万起售价,向传统豪华品牌腹地发起冲锋。
济南工厂的“超级速度”
在比亚迪的版图中,济南基地堪称“现象级”存在。这个2022年才启用的新工厂,仅用两年就实现产能从24万到30万的飞跃,更成为第700万辆下线车型腾势N7的“诞生地”。行走在总装车间,每60秒就有一台新车完成最后组装,这种效率背后是150亿元投资打造的智能化生产线。更值得关注的是,以济南基地为圆心,高压线束、电驱总成等400家配套企业已形成“1小时供应链圈”,这种产业集群效应让“山东智造”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易三方”背后的技术哲学
在腾势Z9GT的预售发布会上,王传福演示的“圆规掉头”技惊四座。这项源自“易三方”技术的黑科技,本质上是将三电机独立驱动、后轮双电机转向等硬核技术,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驾驶乐趣。不同于某些品牌堆砌参数的路线,腾势选择用“智能蟹行”“低附路面增稳”等场景化功能,重新定义新能源时代的豪华标准。正如工程师所说:“我们要让技术像魔术一样,既有原理的严谨,又有表演的惊艳。”
从一辆车到一座城的产业革命
当济南起步区7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弗迪电池、比亚迪芯片等项目与整车工厂形成闭环,这种“深圳总部外最完整产业链”的布局正在改写区域经济版图。数据显示,比亚迪济南基地已带动5.7万人就业,相当于每12个起步区常住人口就有1人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这种“链主效应”甚至催生出有趣的现象:济阳区的汽车座椅工厂工人,下班后讨论的不再是零件加工,而是“今天又为多少台海豚装上了座椅”。
站在第1000万辆的新起点回望,比亚迪与腾势的故事早已超越单纯的市场成功。当第500万辆的车主罗振宇、第700万辆的交付嘉宾、第1000万辆的拥有者冯骥组成特殊的“车主群像”,我们看到的是一家企业与时代创新者的同频共振。而济南基地流水线上正在组装的第1100万辆新能源车,或许正在提醒我们:这个关于中国制造的故事,下一个章节会更精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