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五月卖了20多万台,出口破十万,星途却连一万都不到。更奇怪的是,满大街都是“0公里二手车”的网红电车,可你去二手车平台搜搜看——星纪元ES、ET,几乎一辆都没有。这是为啥?是卖不动?还是太能打,根本流不出去?
这两天,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中国未来汽车发展大会上的一番话,把这事儿又推上了风口浪尖。他说:“现在跟华为合作,有争议听华为的,没争议听奇瑞的。”这话听着幽默,现场掌声一片。可作为一个开了两年星途的老车主,我听完只觉得心里有点堵。
奇瑞不是不行,恰恰相反——它太行了。2025年才过去五个月,奇瑞集团已经冲到了百万销量,速度创了历史纪录。单月出口超十万台,连续多年稳坐自主品牌出口头把交椅。新能源板块同比增长接近翻倍,整个大盘子稳得一批。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掌门人却在公开场合说出“听华为的才顺利”这种话,是不是有点自贬身价了?
星途星纪元:不爆单,但真卖得出去
先说数据。5月,星途汽车总销量9533辆,环比基本持平,同比有增长。作为奇瑞冲击高端新能源的“亲儿子”,这个成绩放在两年前,想都不敢想。要知道,星途曾经一度月销不足两千,差点被砍掉。如今能站稳近万的门槛,说明产品力、渠道、品牌认知都在往上走。
我去年入手了一台星纪元ES四驱版,开了快一年,最深的感受是:这车,太实在了。
外观上,星纪元ES走的是“东方极简+未来感”路线。前脸无格栅设计,贯穿式灯带细得像刀锋,配上主动进气格栅,风阻系数做到了0.205Cd——这在同级里是顶尖水平。很多人说它像保时捷,其实真开起来你会发现,它的设计不是为了“像谁”,而是为了降低能耗和提升高速稳定性。我在高速上跑过几次,120km/h巡航,电耗稳定在16kWh/100km左右,比很多标称低风阻的车型还要实在。
内饰更不用说。大面积Nappa真皮+可再生环保材料,触感细腻,没有那种“堆料式豪华”带来的油腻感。中控那块2.5K分辨率的15.6英寸大屏,流畅度比很多新势力都强。高通骁龙8155芯片确实给力,语音唤醒几乎是“刚张嘴就响应”。但最打动我的,是它没有搞“一语唤醒全车功能”——你想开空调,就得说“打开空调”,而不是“我有点热”,这种“克制”的智能化,反而让我觉得更安全、更可控。
动力方面,双电机四驱版480kW功率,扭矩800N·m,百公里加速3.8秒。但它的调校不是“傻快”。我试过几次地板油,动力输出非常线性,没有那种“窜一下”的眩晕感。底盘是全铝合金双叉臂+五连杆,配上CDC电磁悬架,过减速带时那种“柔中带韧”的质感,完全不像这个价位的车该有的表现。
可问题是——这么好的车,为啥卖不过那些天天上热搜的新势力?
0公里二手车的秘密:你看到的“爆款”,可能只是“库存转移”
答案,藏在二手车市场里。
上个月,长城魏建军一句“0公里二手车”,揭开了行业潜规则。什么叫0公里二手车?简单说,就是厂家把没卖出去的车,提前上牌,变成“二手车”,然后低价甩给全国的二手车商。车没动,性质变了。这样一来,厂家财报上的销量数字立马好看,经销商也完成了KPI。
你去看看某瓜、某信二手车平台,搜“理想L系列”、“小鹏G6”、“蔚来ET5”,随便一翻,几十上百辆“0公里”准新车。价格比官方便宜两三万,还带新车质保。这不是清库存,这是系统性“美化”销量。
但你搜“星途星纪元”试试?凤毛麟角。偶尔出现一两辆,基本是车主置换或公司车退役,不是经销商倒出来的“库存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星途的销量,几乎每一辆都真正交到了用户手里。
我认识一个星途4S店的销售主管,他跟我说:“我们店里星纪元ES每个月能走20多台,基本都是实打实的订单,客户试驾完直接订。我们从不搞‘上牌冲量’,厂里也不压库存。”这话让我挺感动的——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里,还有人坚持“卖一辆是一辆”。
为什么星途星纪元“不爆”?因为它太“老派”了
问题来了:既然产品力不差,销量真实,为什么就是冲不进“月销过万俱乐部”?
我的判断是:星途星纪元,太“传统”了。
它没有天天搞发布会,没有请一堆KOL站台,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堆满车,也没有“城市NOA”、“端到端智驾”这些玄乎其玄的概念。它甚至连个像样的车机APP生态都没做起来。它的宣传,还在讲“风阻系数”、“底盘调校”、“续航扎实”——这些对老司机是加分项,对年轻人,可能连听都听不懂。
反观那些“爆款”新势力,营销节奏拉满。每周都有“智驾直播”,每天都有“用户故事”,社交媒体上全是“提车仪式感”、“家庭出行Vlog”。它们卖的不是车,是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
而星途呢?它还在用20年前的思维造车:把产品做好,等着用户来发现。这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在今天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注定走得慢。
拿竞品比一比。比如小鹏G9,5月卖了6000多台,表面看比星纪元少,但它有XNGP全场景智驾,有“音乐厅级”音响,有“一键舒享”模式,营销上全是“科技平权”、“智驾自由”。理想L6呢?5万+的月销量,靠的是“家庭用户痛点”精准打击:冰箱、彩电、大沙发、六座布局,每一招都打在奶爸心坎上。
而星途星纪元呢?它告诉你“铝合金副车架用了7系航空铝”,你说这重要吗?重要。但普通用户关心吗?不关心。
真实的销量,值得被尊重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尹同跃要说“听华为的才顺利”?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自嘲,也是一种战略上的“示弱”。奇瑞跟华为合作智界,确实拿到了短期流量和销量。智界R7一个月卖五千台,对华为是小菜一碟,对奇瑞却是“高端突破”的象征。但问题是,奇瑞自己的高端——星途星纪元,其实走得更稳、更真实。
一个出口全球、月销二十万的巨头,真的需要在管理上“听华为的”才能活吗?我不信。奇瑞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全球供应链、成熟的制造能力,它的“内功”比很多新势力扎实得多。
或许尹总的发言,是为了给合作铺路,是为了在资本和舆论面前“放低姿态”。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没有0公里二手车的品牌,才是真正把车卖给用户的。
星途星纪元现在缺的,不是产品力,而是讲故事的能力。它需要一个更懂年轻人的营销团队,需要更精准的用户触达,需要更“出圈”的传播策略。否则,再好的车,也只能在“懂车的人”圈子里口口相传。
写在最后:马路上跑得多,才是真成功
我开着我的星纪元ES,走在街上,经常被人问:“这车叫什么?挺帅啊。”
每次我都笑着回答:“星途,奇瑞的高端品牌。”
然后对方点点头,走了。
什么时候,我不用再解释“星途是啥”,什么时候,马路上跑的星纪元越来越多,那才叫真正的成功。
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
你愿意为一辆“不吹牛、不造假、踏实造车”的品牌买单吗?
还是更愿意为那些“天天上热搜、月月爆销量”的网红车买单?
评论区聊聊吧。
作为一个老车主,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
毕竟,我们买的不是车,是选择相信谁。
(注: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奇瑞集团官方公告及公开媒体报道,星途销量数据为2025年5月官方发布。关于“0公里二手车”现象,参考长城汽车魏建军公开讲话内容。文中个人观点基于作者实际用车体验,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